浙江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浙大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浙江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上,要想取得优于他人的成绩,无疑需要加倍的努力,因为其投入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如今已是八月,正是启动政治复习的好时机。政治的知识点表面上看似简单,然而真正掌握并运用却并不容易,这一点与记忆英语单词颇有相似之处。得益于老师的指导,我学会了运用理解性方法,减少了机械记忆的工作量。普遍来说,多项选择题是大多数人的难点,而应对之道就是不断练习,多做题目,通过反复回顾提高准确率。我自己完成了1600题集(作者已忘)和肖秀荣的1000题(这本书非常出色,包含了详细的选项解析),以及任淑芬的序列二,尽管初期正确率堪忧,但这正是必经的过程!特别是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肖秀荣、任淑芬、徐之明等名师的最后几套模拟题,一定要买来完成并背诵。不要纠结于是否能押中题目,就像高中时的每月测验,我们从未依赖过押题,只需视作模拟考试,每多做一套,你就比他人多一分实战经验。对照答案,深究自己的错误,相信你的能力会显著提升。切勿忽视真题的演练与分析,它们才是你考试的根本所在。
考研数学方面:
我使用的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来准备考研数学,在第一年我完整地研读了一遍,第二年也同样仅阅读了一次。对于数学的学习,关键在于稳固基础,不应追求速度,而应确保理解和掌握。多做练习是提高的关键,如果有充裕的时间,《660题》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至于是否需要查阅教科书,我认为教科书如同字典,当复习材料中遇到困惑或不熟悉的概念时,可以用来查阅和巩固知识,但并不建议一开始就直接看教科书并做课后习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之前准备得非常充分,做真题也能拿很高的分数,但考试成绩远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自己认为,应该是作文部分出问题了,这边也告诫大家,作文一定不能考前一两个星期突击,不能随意地对待,要内化在平时的复习中。我的英语没有做模拟题,只做了真题,这边再强调一下,真题很重要,因为我时间比较紧,只做了两遍。我说的做两遍是阅读,阅读有五大题(包括新题型),总分50分,比分这么大,大家应该也明白其中的重要性。第一遍我是每天做一道阅读,然后仔细看解析,把重要和不懂的单词抄下来,平时背背,这边我说一下关于背单词这件事,因为我时间比较紧,真没时间把红宝书这一本单词书全部背下来,就下载了个背单词的软件,每天早上在图书馆门口排队的时候背一背,然后早上花个半小时背一背,还有就是背自己抄写的真题里的单词。直到考前,我的单词也没背完,不过考试的时候也没遇到什么阅读障碍。这个还是看时间吧,有时间能把单词书多背几遍,当然是好的。第二遍做真题我就是一整套一整套地做,一整套就包括完型、阅读、翻译(除了作文),一星期做两套,做完看解析,其实考研英语阅读的答案是有规律的,你多做几遍就能体会出来。我的阅读(五篇)错误一般在3个左右,也有好几年的真题全对和只错一两个的。这个正确度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所以我不太清楚为什么我英语分不高,想来想去也只有作文的问题了,所以,作文一定要重视!血的教训!)。当然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错的比较多,慢慢就会进步的,不急。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基础理论,这两部分是经济学科目的基石,理解和掌握它们至关重要。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的运行规律。对微观,要深入理解供求理论、效用最大化、成本收益分析等核心概念;对宏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是重要考点。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阅读教科书并结合案例分析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凭分析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加深对市场结构的理解。宏观经济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如IS-LM模型,需多做练习熟练掌握。
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是考察的重点。这就需不断进行习题训练,包括课本后的习题和历年真题。做题不仅能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及时查阅资料或教老师,切勿忽视任何疑问。
再者,经济学研究往往需数学工具的支持,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基础知识要在复习初期就巩固好。尤其在宏观经济学中,模型的推导和求解需用到这些数学技能。我建议大家定期做一些相关的数学题目,保持手感。
关注经济学前沿动态也是必要的。阅读经济学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变动,帮助从更广阔的视角去思考问题,也为论述题提供素材。
备考路上,保持好的心态同样重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压力。自己,坚持到底,你会发现每一个努力都不会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