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西大地理科学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西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或许有人认为我的分数不值得一提,但我对于政治复习确实有一套自己的理解。自八月起,我每天都投入五个钟头以上来研读政治,肖秀荣的全系列书籍我都仔细研习过。然而,今年的选择题我失分颇多,对照网上答案估算大概只对了二十个左右。因此,如果想在政治科目上取得优异成绩,关键是做好选择题,这方面的策略你可能得参考其他人的心得,因为我在这一块并不擅长。至于大题,我得了32分,这个分数应该还算可以。解答大题时,单纯背诵肖四、蒋五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把记忆中的内容与题目相结合,适当地引用一些材料也是非常必要的。
考研数学方面:
这一门我是分三轮复习的,第一轮是上面说的课本,当时边看课本边做课本习题,我第一轮是从五月份劳动节上来开始正式准备考研的,到七月份中旬课本加上习题一轮结束了。中间因为感觉自己看书还是蛮吃力的,之后开始准备复习全书,因为第一遍看课本看得仔细,看起全书不是很吃力,但是容易错,记得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就没有对几个。跟老师交流了很久,老师一直安慰我说是刚开始做大家都一样qwq,后来就慢慢好多了。全书我是一章一章扎扎实实准备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自己算,会做不行还要能做对,当时进度不快,计划是45天在九月份之前一遍过完,后来推迟了一周。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是真的出的很好,要想数学考出一个好成绩,全书至少得看两遍。九月份全书一遍完了之后,开始第二遍,一直到十月份中旬,这期间顺带做完了660题,660题出的题目注重概念,易错,难度不小,做完了并消化了它有利于后期冲刺。从十月份中旬之后20天,每两天一套真题,在十一月份上旬就把真题基本做完了(留下了近两年的,用于最后模拟),此后划了一周时间总结消化错题。从十一月份下旬开始做模拟题,当时模拟题难度大于真题,备受打击,不过接连几套下来也就慢慢适应了。模拟题完了之后就开始回归全书做真题,建立框架了,之后就是最后模拟两套真题考试了。上面说的时间轴我建议大家理一理,参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第一轮第二轮每天大概一上午数学,后期三个小时,到了十一月份下旬,差不多就只有两个小时一点,主要是被政治占用了不少时间。总结一下,课本一遍,全书三遍,真题两遍,模拟题一遍,每一遍之后都要拿出时间来消化分析弱点。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背单词,我准备考研的时候买了红宝书背单词,但是这辈子真的没完全坚持背单词成功过…这次坚持的算是最长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背了半本,到考研的时候基本忘没了…在我看来这样背单词效率其实挺低的,到后来我是做阅读的时候把不认识的单词全都勾出来,对完答案一个一个标出来,做完的阅读题没必要再做了,把标识的单词连同句子再读一遍就可以,高频词没做几篇你就会发现了,很容易就记住了,也很容易应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融合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它的核心在于如何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对这门课,需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也要掌握编程语言如Python或ArcGIS等GIS软件的操作。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例如,空间数据模型(矢量和栅格)、空间参照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缓冲区、网络分析等)以及GIS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流程,这些都是常考点。这部分知识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GIS的应用实例也是考试的重点。比如环境影响评估、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领域中GIS的具体应用,需了解并能解释其背后的地理信息处理过程。这部分凭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来加深理解。
再者,编程能力是现代GIS的重要组成部分,Python语言在GIS中的应用广泛,如GDAL/OGR库、 Fiona、Geopandas等用于地理数据操作的库,都需熟练掌握。先从简单的脚本开始,逐步提升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实践操作不能忽视。理论知识要结合实际操作去巩固,多做练习题,熟悉软件界面和功能,甚至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小项目,这样不仅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提高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