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大微电子研究与开发中心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上海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从七月份开始准备的,使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参考资料。 很多人建议政治从九月开始准备,我并不认同。如果你有良好的自制力和学习能力,一下手就能高效率学习,九月准备的确可以。但多数人恐怕做不到,尤其对于高中是理科同学的,政治理论晦涩难懂,及早准备无疑能增加胜算,也可缓解后期专业课带来的巨大压力。 七月到九月一直在啃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基本是看完一章之后做一下1000题中对应的部分。由于暑假在家学习,这个过程效率很低,因此耗时较长。一遍过后基本了解了政治的脉络,但是基本没什么印象。 十月出了肖秀荣《知识点提要》,较之上一本薄很多,内容更为精华。第一时间买下并开始精读此书,读了大概三遍左右,水平明显提高。十一月使用肖秀荣最新的《考点预测(背诵版)》,是小册子,先精读,再挑重点背诵,翻看不知多少遍。里边很多论述结合习总书记的讲话进行了时代化处理,很实用。 十二月,各种模拟题。肖秀荣的八套题、四套题,任汝芬的四套题,蒋中挺的五套题,全都买来参考。个人认为任汝芬的四套题不实用,和考研出题不是一个套路。肖的八套题和蒋的五套题我只做了选择题。这里边肖的四套题水平最高。另外,时事政治选择题,我认为靠模拟题里边的这些足够了,我单独买了一本时政,感觉用处不大。 我复习的教学楼一二层都是自习室,到考研前夕很多人都站在教室外边拿着肖《四套题》的答案狂背,剩下的就靠运气和积累了。政治从9月买书,一直没作为自己的重点,因为专业课浪费的时间太多。一般都放在效率不高的时候做做题,做了一本任汝芬2,考前背了20天20题。就上考场了,感觉老师挺给面子。对答案的时候客观题错了不少,所以说主观题老师挺给面子。总结一下:政治不能决定生死,要注重投入产出比,总分才是王道。
考研数学方面:
在数学复习上,我会坚持每日一真题,再配以一套模拟试题。主要侧重于近段时间的真题,而模拟题部分,我选择了张宇的八套卷来实践,但只做了几套便停下了,因为模拟题难度较高,过多练习并不实际,如果有多余的时间,我会更倾向于回顾和记忆自己的笔记。到了冲刺阶段,一定要完成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在做八套卷时,我发现题目数量颇多,往往无法按时完成,所以当时间紧迫时,我可以专注于解答选择题和填空题,浏览大题以了解当前命题的方向。
考研英语方面:
从5月至6月,可以开始尝试做真实的阅读题目,别太在意准确率,起初我甚至错了9道题,确实令人沮丧。完成一篇文章后,立即查阅每个生词,并深入翻译,不怕繁琐!即使每天只处理一篇也没关系。对于不熟悉的词汇,记得抄下来并多次复习,因为这些词汇常常会在考研中重复出现。到了9月或10月,你应开始正式全面地做真题,毕竟除了阅读部分,还有阅读B、完形填空、翻译和作文等着你。如果在初期阅读理解的正确率低,务必认真分析答案解析,因为后面你会逐渐发现错误模式是有迹可循的。对比多篇文章,你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解题技巧。阅读B部分其实颇有挑战性。至于完形填空,由于分数占比不大,适度练习即可。作文则视个人需求而定,我大约在11月开始背诵真题范文并练习写作。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技术基础”涵盖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大块。模拟电路部分主要包括半导体基础知识、放大器原理、滤波器设计等;数字电路部分则包括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以及存储器等内容。这些都需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能力。
对模拟电路,理解半导体物理特性是关键,如PN结的工作原理、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放大机制。深入掌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比如共射极、共基极、共源极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应用,以及负反馈对放大性能的影响。滤波器的设计则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部分,要熟练运用频率响应分析来设计各种类型的滤波器。
至于数字电路,理解基本逻辑门电路的性质和运算规则至关重要,例如AND、OR、NOT、NAND、NOR等。接着,要能分析和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理解和使用Karnaugh地图进行简化。时序逻辑电路的学习中,寄存器和计数器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需理解它们的工作方式和状态转换图。了解并掌握ROM和RAM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这部分往往会在设计题中出现。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理解。定期做真题和模拟题,凭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遇到问题时,不要害怕,积极寻找答案,查阅教材,也在网上找相关资料或讨论群组寻求帮助。
好的复习计划也是必不可少的。合理安排时间,既要保证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的复习,也要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保持身心健康,在考试中发挥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