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武大测绘学院固体地球物理学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武汉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最近,我投入最多精力的学科非政治莫属,它的成绩也的确让我感到意外的满意。复习是从8月初启动的,实际上可能更早一些,8月10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我借助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每读完一章就做对应的1000题。作为一名理科生,初涉马原领域确实让我颇感艰难,题目错误率也不低。但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适应并渐入佳境。大纲解析出版后,我就以它为主,每日研读并刷1000题。大纲解析的内容显得单调且文字密集,我便采取每读一遍就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重点的方法。这样,第一轮阅读大约在10月份结束,接着我又进行了第二轮阅读,并再次刷题。11月,风中劲草的核心要点发布,我又依据其内容在大纲解析上做了标记。等到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问世,我专心做其中的选择题,大题部分则是反复背诵,粗略估计至少五六个轮回。肖四和肖八的准确性果然名副其实。我还购买了肖秀荣的时事政治小册子,不过最终面对那些时事选择题,我只能凭感觉猜测。临考前,我还尝试了两三套其他人的模拟试卷,仅限于选择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从九月起,我开始了复习,遇到独特的解题策略,都悉心整理成一本精粹的笔记。我完成了660题的训练,并且重做了暑期时遇到的困难题和错误题,以及660题中的错题和难题。进入十月,我便着手历年的真实试题。我没有从头做起,而是从2005年开始一直做到2019年,初期几乎每天都做一套,后期则调整为每隔两三天一套,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一系列真题。我想强调的是,每个人的进度不同,做题频率可灵活调整,但每一题都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完成后认真批改,确保理解并解决难题。完成真题后,我接着做了李永乐的六套冲刺卷和张宇的八套卷,这些卷子难度较高,不必过于纠结得分,主要目的是巩固知识和保持手感,不做硬性要求。剩下的时间里,我一边做冲刺卷,一边回顾之前的所有错题,不断温习练习题、660题、真题和模拟卷中的错误部分。到了十一月以后,我每天投入大约四小时来学习数学。
考研英语方面: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切记,务必深入钻研历年真题!我当初失误就在于对真题的练习不够,仅完成了两遍左右,而且后期几乎没有对其深入分析,导致了现在不太理想的结果。我的一位研友反反复复研究了真题六遍以上,最终在北京的考试中取得了80分以上的佳绩。所以,大家可得吸取教训啊!关于学习材料,我推荐《考研单词.乱序版》、《刘一男考研单词120讲》、丁晓钟的《英美外刊超精解》、《考研英语真题超精解上.下》以及《王江涛.考研作文》,这些都非常实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球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了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对考生的知识广度有较高要求。构建一个全面的地球科学知识框架至关重要。我建议从大的板块构造理论开始,理解地壳的形成、演化和运动机制,深入到具体的地质年代、岩石类型以及矿物结构等方面。
气候变化和大气动力学也是重要考点。要掌握基本的大气环流模式,理解气候系统的动态平衡,并能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熟悉地球的水循环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再者,对海洋科学,重点在于理解海洋的物理性质(如盐度、温度分布)、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平面变化等。了解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如厄尔尼诺现象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空间科学部分主要涉及地球的电磁场、重力场及遥感技术的应用。理解地球磁场的基本原理,能够计算和解释重力异常,以及掌握遥感图像的解析和处理技巧,这些都是考试中的关键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荐采用“理解+记忆”的方式。对复杂的理论,先尝试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再凭做题强化记忆。多看地图和图表,帮助形象化抽象概念。我还经常参加讨论组,与同学交流,互相解答疑惑,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
历年真题的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凭对真题的反复练习,了解考试的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