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高能物理研究所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怎么说呢,别留太大期望,但也别害怕,一般人都会拿个平均分的,考前重点背背肖秀荣的大题答案。但是其实话说回来,肖秀荣大题答案背的再好,估计也只能得个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水平,他只是让你有话说而已,并不能让你拉开分数差距,关键还是看选择。3月到6月每天读半个小时的政治哲学部分不需要背下来读一读就行,我觉得自己看书比较节约时间,而且学的要扎实一些,在8月份的时候我画完画晚上回来就会刷肖秀荣的1000题,先把哲学部分刷完。(因为哲学很重要,通过3-6月份的每日晨读,做选择题基本上没有问题了,如果还是不记得就多看几遍)然后再买本肖秀荣的精讲精练随便翻翻后面的。主要是选择题,看完一个单元就去做对应的一千题,然后等待肖大大的最后八套最后4套开始狂背。
考研数学方面:
在七月底至九月中旬左右,我研读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两门课程,尤其是采用了同济版教材。在此过程中,我也完成了书后的所有习题(这些习题耗时较长,可以选择性地做一些)。此外,我还仔细阅读了李永乐和李正元编著的复习全书,由于我的细致研究,进展可能较为缓慢,而且我仅通读了一次。
考研英语方面:
从八月末起,我开始了英语一的阅读练习,每日投入2至3篇文章,完成之后会对比解析以理解文意,并摘录生词。这样的过程一直持续到十月份,我才终于完成了所有英语一的阅读题目。接着,我转向英语二的阅读部分,由于其题目数量有限,所以我调整为每天两篇,同样遵循解题、核对答案、理解文章、记忆词汇的步骤。错误多并不必过于担忧,关键是要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偶尔会出现一些难以确定答案的题目,不同参考资料可能会给出A或B两种答案,但这类情况非常少见,无需过多纠结。我大约对英语二的真题进行了三次刷题,第三次时模拟考试时间限制,使用答题卡来完整做一套试卷。词汇积累至关重要,但每个人记忆单词的方式各异。我发现使用单词书对我效果一般,于是选择了网上下载的一份无序的单词列表,只有英文单词和中文释义。在遮挡中文释义的情况下浏览单词,标记出“不太熟悉”和“完全陌生”的,然后重点复习这些部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阅读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是关键。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等必须牢牢掌握,这是理解后续复杂电路的基础。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定理要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特别是运算放大器的各种应用,如电压跟随器、加法器、乘法器等,也是考试的重点。
数字逻辑电路部分同样重要。了解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数制转换,以及各种逻辑门(AND、OR、NOT、NAND、NOR、XOR、XNOR)的功能和特性,是基础中的基础。对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理解,需凭设计实例来深化。例如,计数器、寄存器的设计,以及它们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再者,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接口技术也是考察点。比如ADC(模数转换器)和DAC(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这部分需结合实际电路进行学习。电源管理、信号调理等实际问题也需有所了解。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采用“理论+实验”的模式。理论学习中,除了课本,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也很丰富,辅助理解和记忆。实验则能你亲手操作,直观感受电路的工作状态,加深理解。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好办法,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能帮助你把握考试的难点和重点。
我还发现,讨论和合作的学习方式非常有效。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激发新的思考角度,也能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在遇到难题时,不妨尝试把它拆解成几个小问题,一步步解决,这样会更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