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地质工程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9~12月:除了看书,把石磊老师和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中做错的又翻来覆去看,12月做了各种版本的模拟题,我和大家一样买了老肖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尤其四套卷)。八套卷,我只做了选择题,四套卷,全部吃透。截止考前,做了好多选择题,到考场上还是半蒙半猜地做完了选择。虽然不是特别高,我还是比较知足的。因为毕竟是帝都,判卷真的足够严厉,但是还好够了。个人认为风中劲草还是好好看,走心看,比背的效果好。
考研数学方面:
这一门我是分三轮复习的,第一轮是课本,当时边看课本边做课本习题,我第一轮是从五月份劳动节上来开始正式准备考研的,到七月份中旬课本加上习题一轮结束了。在暑期开始准备复习全书,因为第一遍看课本看得仔细,又有老师的讲解,看起全书不是很吃力,记得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就没有错几个。全书我是一章一章扎扎实实准备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自己算,会做不行还要能做对,当时进度不快,计划是45天在九月份之前一遍过完,后来推迟了一周。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是真的出的很好,要想数学考出一个好成绩,全书至少得看两遍。九月份全书一遍完了之后,开始第二遍,一直到十月份中旬,这期间顺带做完了660题,660题出的题目注重概念,易错,难度不小,做完了并消化了它有利于后期冲刺。从十月份中旬之后20天,每两天一套真题,在十一月份上旬就把真题基本做完了,此后划了一周时间总结消化错题。从十一月份下旬开始回归全书做真题,建立框架了,之后就是最后模拟两套真题考试了。上面说的时间轴我建议大家理一理,参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第一轮第二轮每天大概一上午数学,后期三个小时,到了十一月份下旬,差不多就只有两个小时一点,主要是被政治占用了不少时间。总结一下,课本一遍,全书三遍,真题两遍,模拟题一遍,每一遍之后都要拿出时间来消化分析弱点。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复习的核心任务依旧是词汇,但重点会转向那些前期在做笔记时标记出来的不熟悉词汇,包括新词或已有词汇的新含义。我已经翻阅过好几轮的单词书,并把不熟悉的词汇整理到了一个小册子里,每天都会反复查阅这些陌生的词汇。此外,我还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在阅读理解和翻译上。阅读理解的过程是做完题目后,划出关键词汇,分析长难句并进行翻译,做好笔记,然后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起初,我专注于真题练习,随后逐渐过渡到模拟题,通常每篇至少做两次,甚至更多。对于真题,我大概做了四到五遍,长难句如果能够背诵就更好了,有些精彩的句子我会抄录下来,存入笔记本中,以备作文之需(实际上,我没有坚持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件事,否则到最后我就不会那么急迫地去寻找作文模版)。许多人都建议真题至少要做两三遍,如果你的英语基础较弱,多做几遍确实很有益处;而如果基础较好,你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和时间安排来灵活决定是否需要那么多遍的重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普通地质学B涵盖了地壳结构、岩石类型、地质年代、地层系统、地质构造、地球动力学等多个领域,每一个主题都有其核心的概念。例如,要深刻理解地壳的分层结构,知道地幔、地壳和地核的特性;岩石分类中,理解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区别及其形成过程;地质年代的学习则需掌握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等基础知识。
对地质历史的理解不能忽视。地球的历史是一部动态的演变史,了解各个地质时期的特点,如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主要生物演化和地质事件,能够帮助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地质时间线。特别是对环境地质工程言,了解过去的气候变化和地质灾害,对预测未来环境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再者,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同样重要。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理论知识需凭实地考察来验证和深化。有机会,参加学校的地质实习,实地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亲手做地质剖面图,这对理解和记忆课本知识大有裨益。
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试卷上的案例分析题还是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解决,都需运用所学知识去解析复杂的地质现象。这需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地质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定期进行自我检测,凭模拟试题或者历年真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建立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及时整理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积极寻求解答,这些都将对备考之路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