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郑大河南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在考研的四门课中,最不用担心的就是政治。考研政治就是在考国民教育和爱国主义,这是我们必须清楚的一个事实。我也是在十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刚开始就是疏通一下知识点,跟着老师一步步学下来,在十二月分之前根本不用太使劲准备政治的简答题,把时间多分给其他科。在考研前的一个月,任四和肖四会相继出版,然后就买这两本书使劲背。
考研数学方面:
自我感觉在数学方面还算得心应手,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四月份我就开始研读教材,并挑选部分课后练习题来做,不必全部完成,关键是要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维模式,这样一来,就算考试中遇到未曾见过的题目,也能保持镇定,因为题目的本质往往大同小异。进入五月,我开始做全书,第一遍完成后,我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标记,区分了哪些是疏忽所致,哪些是我真的不懂。七月,我回顾之前的笔记并整理数学知识,可以根据全书的章节来梳理,这样有助于形成清晰的解题策略,做题时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核心。八月,我开始挑战660题,这套题难度较高,我用了一个月才完成第一轮,感觉效果不佳,于是决定再做一次。到了十月,我开始做历年的真题,分析每年的题型,并自我总结。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文水平并不高。无论你的四六级成绩如何,即使四级未达标也不必沮丧,同样,即使六级分数超过500分,也不应沾沾自喜。我备考时主要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系列,包括真题集和阅读理解150篇。其实仅凭这两本书就已经足够了,但要注意,黄皮书的珍藏版只包含2005年以后的题目,我还是推荐完成早期年份的真题。至于150篇阅读,基础部分足以,进阶部分难度较大。同时,要记住历年真题中出现的生词。词汇量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你能记住多少。起初,我在学习单词的同时做150篇阅读,暑假结束时完成,那时我还未接触真题,后来还是做了两套来适应题型。九月份开学后,我开始专注于真题的阅读和新题型。我会尝试翻译每个句子,不懂的地方会请教老师,老师也会全面解析全文。对于新题型,我会先独立完成,然后查看答案分析,并反复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进入第二轮真题练习时,我转为专注阅读翻译。我直到11月才开始准备写作,特别提示,尽量避免使用完整的模板。因为担心作文,我在考前背诵了一篇110多个词的模板,导致考研时大作文只用了20多分钟,可能分数并未及格。即便如此,提前半小时完成考研英语,准确度仍有待提升。对于写作不擅长的人,构建自己的模板是很重要的。在考试前的二十多天,我开始了第三次真题训练,这次包含了完形填空,阅读A、B部分的答案几乎都能猜到,实际上我是在回顾前两次的解题思路,特别是针对之前做错的题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即使是英语水平较弱的人也应该能顺利过线。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图、材料性能及其加工工艺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理解并掌握其精髓,需具备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材料微观结构有深入的认识。
在晶体结构部分,重点关注点阵理论、晶面指数、布拉格定律等,这些都是分析材料性质的基础。理解各种晶体结构(如立方、六方、四方等)的特点,并能熟练运用它们来解释材料的力学、电学、光学等性质,这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实际材料中的缺陷,如位错、空位等,对理解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变形至关重要。
接下来是相图的学习,这部分需理解不同相界线代表的物理意义,如固溶体、共晶、包晶等。凭绘制和解析相图,预测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的行为,这对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有指导作用。
至于材料性能,包括机械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验数据的结合,理解性能测试的方法及结果的意义。例如,杨氏模量、泊松比、熔点、电阻率等都是常考点,需能够计算和分析。
加工工艺的学习不能忽视。无论是金属的铸造、锻造,还是聚合物的成型,都需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也应有所涉猎。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多做笔记,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做一些实验模拟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回顾和讨论也是提升理解的好方式,找同学组队,共同探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