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理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南昌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颇有心得,尽管分数差距可能不大,但稍有不慎就会成为绊脚石。建议大纲发布后着手复习,大纲通常在九月中旬公布。一旦出来,立刻入手,光阴似箭。接着,仔细研读大纲,我那时设定每日阅读量为30页,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部分较复杂,所以我设定了每日20页的目标,力求理解每一个句子。看完后,配合着做1000题(每天同步进行)。完成题目后,再次浏览并默记每道题及其解析,尤其是错题要在大纲中标注,即使后期没时间再看大纲,标注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加深记忆。从复习政治的第一天起,就要开始积累记忆,切勿拖延至最后一刻。按照这个速度,大约在10月中旬,大纲和1000题应该已经完成。这么做是为了把握复习的节奏。随后,挑选一本类似1000题的练习册,比如大纲解析配套习题或风中劲草。这时可以快速过一遍题目,做题本身就是巩固记忆,重要的是错误的题目必须回查大纲或解析以确保理解。11月初,你应该结束了第二轮刷题,并开始看一到两遍风中劲草的核心知识点,同时完成肖秀荣的八套卷,浏览一遍他的时政手册。到了12月,进入密集刷题阶段,尽可能多做模拟题,尤其关注肖爷爷的四套卷。考试前两周开始背诵四套卷的大题,初期难以记住没关系,关键是要在考前熟记,否则就准备熬夜吧。一个小技巧,我喜欢找出重点,避免无效努力,所以我将几个重要机构的模拟题对比分析,查看大题的重复率,重复的肯定是重点,没重复的也不能忽视,以免漏掉考点。毕竟去年有反押题的情况,我记得当年四套卷只命中一道,但我很幸运地在其他地方见过其余题目,大致记得相关知识。这就提醒我们,需要培养过目不忘的能力,未重复的题目至少要看两遍,留个印象,以防万一。别忘了,在考试前夕重温时政手册,它对选择题的帮助很大。关于我的政治复习时间安排,12月以前,我通常用上午的时间,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12月会根据个人进度适当地延长学习时间,关键是平衡各科的学习进度。
考研数学方面:
坚持以教科书为核心,每周覆盖一章内容,遇到篇幅较大的章节则分配两周时间。首先,选择一本本科教材,如同济或浙江大学的版本,精读并挑选部分课后练习题进行解答。同时,利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尽力理解每一题的解法。这个阶段可能会遭遇许多似懂非懂的难题,这时候需在困惑之处做好标注,待到下一轮复习时重点攻克这些难点。
考研英语方面:
专注于英语词汇的记忆,不必急着去做大量的阅读练习,因为效果可能并不明显。词汇量积累够了,理解阅读自然就会流畅。任何解题策略都建立在扎实的词汇基础上。我个人使用知米背单词,每天设定学习80个新词,花费约20至40分钟。虽然直到考试前一天,我都未能完整复习一轮,但与之前相比,我的词汇量确实有了明显的增长。尽管许多人推荐扇贝单词,但我个人更倾向于知米,因为它对汉语常用的英文表达特别重视,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偏僻的名词,即使不熟悉也不会影响大局。备考期间我没有做英语题目,也没有练写作,仅凭记忆中的单词大概模样应对。相信你们也有类似经历,看到单词就能迅速理解含义,但反过来说中文意思却难以立刻想起对应的英文。因此,背单词时无需过于纠结拼写,记住它的大致轮廓,见到能认出即可。写作所需的词汇量其实有限,如果拼写困难,可以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替代,但切勿胡乱填写。我的这个方法可能会让作文分数偏低,但在其他部分答题会相对轻松。总的来说,想要写出优美的英语作文,深厚的词汇功底至关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通物理是理工科的基础课程,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物理五大领域。在力学部分,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角动量守恒等基本概念和定律是重点,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振动与波动的内容也不能忽视,尤其是简谐振动和波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
进入热学,理解分子运动论和统计力学基础,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卡诺定理,熵增原理等内容。电磁学是普通物理中相对较难的部分,麦克斯韦方程组,电场与磁场的产生及相互关系,静电场、稳恒电流、电磁感应等章节需深入理解和掌握。光学部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以及光的量子性质要熟练运用。量子物理虽然抽象,但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薛定谔方程、能级结构等核心概念必须牢固掌握。
对学习方法,我建议首先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将每个部分的主要概念、定律和公式梳理出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地图。凭做题来深化理解和应用。南昌大学的普通物理试题通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要会解计算题,也要能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非常重要,防止遗忘并及时发现知识盲点。
,利用好网络资源,例如Coursera、MIT OpenCourseWare等平台上有许多优质的物理课程,辅助学习。有机会,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导师指导,提高学习效率,也能从他人的思考中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