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理工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机械硕士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起,我就开始了复习工作,每天坚持投入三个小时研读政治,主要使用的是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每学习一个章节就会配套完成相应的习题(即肖秀荣1000题),这个过程耗时颇多。十一月,风中劲草出版,几乎成了每个人的必备资料。在阅读了风中劲草后,我理解了为何有些人会选择忽略精讲精练,因为它确实足以应对选择题,但对于初次备考的人来说,这种方法可能不够稳妥。因此,我还是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步地推进复习,毕竟我已经将那本厚厚的精讲精练通读了一遍,不愿半途而废。1000题也大致重做了三次,以此巩固知识要点。做完这些,我觉得专心研读风中劲草就足够了。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用了十天的时间来背诵政治,选择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和蒋中挺的五套卷,尽管有些内容重叠,但这些已经足够应对大部分的大题目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教材是高数教材同济第六版,线代同济第五版,概率论浙大第四版。我是按照高数线代概率论复习的,先看课本然后做课后题。从三月份到六月底都是看教材做课后题。七八月份一直九月上旬才把这三本书写完。九月中旬开始做张宇1000题,这个1000题真的是做的很崩溃,题还是蛮难的,而且量大,一直做到十一结束。有些人做题不会就直接看答案,但是我不是,我给自己规定一天要做50道题,然后就开始做,不会就放那,最后统一对答案。1000题是真的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做了一遍,把不会的做错的圈起来,第二遍只看这些圈起的,第二遍还是做错不会就写到错题本上。十一过后就开始做真题,还是张宇的,真题大全解,好像是从1987年开始的。其实从1987到2004年题目还是很简单的,我是一天做一套,结果我做了一个月,大概是真题做完十一月快中旬了。后来我问别人发现他们在10月份已经把真题做完了,所以你们2004年之前的完全可以一天做两套题。然后就做张宇八套卷张宇四套卷,八套卷四套卷很难,我基本上要花4到5个小时做一套卷,有时候分两天做,中间还夹杂做了几套叶盛标的卷子,然后还整了错题,这个做的时间蛮长的,好像是一直到12月10号。然后做合工大5套卷,后面基本是两天一套数学卷,合工大做完已经12月21号22号了。到最后不要因为要背政治而忽略了数学,每天至少2个小时做数学题。我就考研的前一天没有写数学,因为第二天是考政治和英语,在狂背政治。考数学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做了一套卷子是挑着做的,结果就做到一道和第二天考的数学很像的一道题,不过我做的那道题比考研的那道题要简单。数学是需要扎扎实实的一道一道做出来的。我数学写了整整4本笔记,这个笔记真的是我的心肝宝贝,基本上做每一道题,它的做题的思路还有各种要用的公式,笔记里都有,那四本笔记真的是一直看到考试前。
考研英语方面:
如果你的情况和我类似,只有短短三个月来全力备考,那么在第二个阶段,我推荐你投入一些时间系统地研读一些复习资料,尤其是针对填空、词义辨析等专项进行深入学习。仔细剖析那些你自以为熟悉却在实际操作中出错的词汇,用红色标记以备日后重点回顾。这种做法需要你投入充足的时间,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完形填空和词汇理解能力,扎实的词汇基础对于阅读、写作乃至考试的任何其他环节都将大有益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它主要研究固体在受力时的变形规律和破坏准则。核心概念包括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这些都是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我特别重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因它们是构建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例如,区分并理解正应力和剪切应力、线应变和体积应变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各种强度理论和失效准则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胡克定律、欧拉-伯努利梁方程、圣维南原理等,这些理论在分析复杂结构的受力状态时有广泛的应用。我常常凭做题来深化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也会对比不同理论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
再者,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技能也不容忽视。在材料力学的学习中,我会参与一些如拉伸、压缩、扭转等实验,凭亲手操作,观察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表现,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这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也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对解题技巧,我建议大家多做一些经典例题和历年真题。材料力学的题目往往需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熟悉解题步骤和思路至关重要。学会画图辅助分析,如应力应变曲线,帮助更清晰地理解问题。
利用现代科技工具,如力学软件进行模拟计算,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注意,这些工具只是辅助,不能替代对基础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