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国海洋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这是一门我一直感到困惑的科目,尽管许多人认为它相当基础,但我清楚需要投入时间来攻克。自从拿到考试范围后,我就为自己制定了规划,因为在主观题目上,大多数人都能答得还算可以,我认为唯一能区分高下的就是选择题。于是,我决定每天中午抽出时间研读政治。这算是提前努力的一种方式吧。九月至十月初,我系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涵盖了整个知识框架和关键点,也仔细研究了考试大纲,即便内容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我也坚持反复阅读,因为一次浏览往往无法产生显著效果。到了十一月至十二月初,我专注于精做练习题并细致研读大纲。经过这两轮学习,期望能有所提升,即使记不住所有细节,至少要掌握每个主题的大致内容。这个阶段,我依然保持着每天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但每次都超出,原因是自己对政治缺乏敏感度)。进入十二月中旬至下旬,大量背诵政治知识变得至关重要,有时会背到反胃,后来发现论坛上的同学们也有同感,这才稍感安慰。这是一个逐渐筛选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扎实前进,更需坚持不懈。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三月起便浏览了课本,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然后直到五月才开始深入研究数学全书。起初,我认为自己在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足够,大学数学也学得不错,以为全书会轻而易举,然而实际入手后却发现相当困难,每个章节都需要花费两三天的时间来完成。最初,我会尝试不看答案逐题解答,有时思维受阻,有时出错,这让我倍感挫败,甚至后来遇到难题就直接看答案。不过,我及时调整了这个习惯,在六月底前专心致志地重新做了一遍,但仍缺乏整体框架的理解。进入七月中旬,我在暑期留校继续学习,再次复习全书,这次我对知识点有了更系统性的把握,明白每个题目测试的具体内容。第二轮复习时,我搭配了660题,尽管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但有些题目需要的计算量堪比大题,对我极富启发。起初在660题中犯了不少错误,并逐渐察觉许多知识点反复出现。八月底,我完成了第一遍660题。九月开学后,我没有参加课程,而是开始了全书的第三次研读,同时做第二轮660题,随后着手历年真题,按时间顺序依次去做,最后两年的题目作为限时模拟训练。做题时,关注的重点不是分数,而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十月中旬,我已经完成了十多套真题,于是购买了市场上热门的张宇、汤家凤和李永乐等人的模拟试题集。半途而废地做完一半后,我转而开始第二次做真题,并整理错题本,对同类问题进行分类。十二月,我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同时也购入了四套卷和合工大的卷子,不过后者难度过大,几乎无法下手,最后我专注于李永乐的6+3和真题错题。在考试前的最后两天,我挑选了近两年的真题作为实战演练。总的来说,关键在于质量而非数量。
考研英语方面:
我曾投入大量精力研读单词书,以至于完成六级考试后再翻阅考研词汇时,发现很多单词似曾相识,这确实减少了我不少复习的压力。起初,我选择了红宝书作为考研单词的学习资料,但初涉第一单元时,感觉如同身处困境,不仅单词陌生,连每个句子的理解也让我煞费苦心。我逐句翻译并标注生词,平均消化一个单元就需要一个多小时。完成这些基础工作后,我开始尝试默记单词,朗读句子。这个过程虽然冗长,却有好有坏。红宝书的问题在于,即使你以为记住了单词,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依然辨识不出其含义,而考研英语对单词的多义性和灵活性要求很高,这使我有时会感到阅读中的挫败,仿佛之前的努力白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不厌其烦地手抄了那些初次看到就无法理解的句子,以提升自己根据上下文推测单词意义的能力。不过,这段经历也为我后来轻松应对英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转用了朱伟的恋练有词,这是我唯一一本从头至尾完整读完的单词书,同时也是我想强烈推荐给大家的。这本书按照单词分类,并列出它们在历年考研真题中的各种用法,兼顾了记忆单词、培养语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等多重功能。我在七月至九月期间又将这本书重新研读了一遍,每天都规定了专门的时间来阅读,总共大约读了三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关于高级程序设计,我认为理解和掌握一种或多种高级语言是基础。例如C++、Java或Python等,它们各有特色,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深入理解每种语言的特性和语法结构是必要的,要注重实际编程能力的提升,多做练习,凭编写小程序来熟悉并巩固知识点。算法和数据结构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熟练运用排序、搜索、图论等经典算法,以及合理选和使用栈、队列、树等数据结构,大大提高代码效率。
软件工程部分则涵盖了从需求分析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需学会如何进行系统的需求获取和分析,编写详细的设计文档,并懂得如何用UML(统一建模语言)进行可视化表达。理解瀑布模型、敏捷开发等不同开发模式,以及版本控制工具如Git的应用也非常重要。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了解黑盒、白盒测试方法,能编写测试用例,进行缺陷管理,这些都是软件工程师的基本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对每个新的概念或技术,先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凭实际操作去应用它。例如,参与开源项目,或者自己动手做一个小项目,这样既能巩固知识,也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多参加讨论,与其他同学交流,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有助于深化理解。
阅读优秀的源码,参考专业的书籍和论文,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也是不断提升自有的重要途径。记得,编程不是孤立的,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所以,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