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长大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长安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复习策略就是:第一轮看劲草讲义,看一章做一章配套习题;第二轮做考研真题和各种押题(肖8、肖4等);第三轮突击背诵红皮书、《20天20题》里的知识点和先前做过的押题里的大题答案。就这样连轰三下我就直接上考场了。 最后强调一点,考研政治资料千万不要多买,买多了不仅没时间看,还是严重的心理负担(我去怎么还有这么多书要看?),只要精通一本教材或讲义即可,切记。注意:①第一遍请把答案写在自备的本子上,不要在1000题上留任何答案或圈画。②第一轮刷题建议在八套卷出来前完成。③这里有个更好的方法。在第一遍错题记录的时候,如果是理解型题目错了,一定要记下来做好标记;如果是概念型题目,已经记住了就不用再标记了,减少第二轮的复习量。
考研数学方面:
大一学的高数真的基本全部忘光,所以重新买了同济和浙大的数学教材重新开始学习,看完一节做一节的习题,因为大三专业课很多,所以留给考研复习的时间真的特别少,所以没能自己独立做课后题,都是直接看着答案做的,可想而知看了一遍教材之后掌握的并不是特别好,之后开始做复习全书,备受打击,自己基本不能完整的做出一道题,所以直接开始重头学习,进度虽然会比自己走马观花的看书慢一点但是会有很大提高,锻炼解题能力。就这样跟着老师一边上课自己一边做全书,发现已经少有不会的题了,也就一章最多三四道的样子。在这里我要明确一下,并不是看的遍数越多掌握的就越好,只有自己面对问题能够有思路,能独立解决才是最好的,我虽然没有看很多遍,但是每一遍的质量都很高,配合用的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有买了一套空白的真题卷子用来做第二遍,期间做了一些模拟题,比如合工大五套卷等等。。。提醒大家看全书和辅导讲义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笔记总结,这样以便于后期做真题的时候翻阅。
考研英语方面:
每日早晨专攻英语,我为英语考试所做的准备仅限于实战演练真题和记忆词汇,几乎没有使用其他参考资料。原因在于,考研英语的阅读部分特色鲜明,充斥着复杂的长句、生僻词汇,以及几乎恒定的命题规律。这些特征难以在其他阅读材料中复制,因此,采用非真题的阅读书籍可能会误导你的解题习惯。我推荐深入研习历年真题,特别是精读。何谓精读?即解析每篇文章中的所有疑难句子,理解其结构,并能逐字逐句翻译。这个过程耗时颇多,起初我一整个上午只能完成一篇,但通过精读过去五年的真题,我的阅读能力显著提升,接近尾声时,我继续深化精读。我总计精读了八年的真题阅读,所有题目至少做了两遍,高分背后是辛勤的努力,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进入十月份,我开始着手准备作文。在此提醒各位,切勿依赖模板,阅卷教师经验丰富,一眼就能识破模板作文,分数自然不高。当时,我购买了王江涛的作文书,但我并未死记硬背,而是专注于学习精彩语句、写作框架,尤其是如何从漫画中提炼实质性含义。看过几篇范文后,我便开始尝试自己动手撰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动力地质学原理是一门深入探讨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对地质环境和资源影响的学科。它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壳变形、地震、火山活动等。在复习这门课时,首先要理解并掌握基础的地质概念,如板块边界类型、地壳的层次结构以及地壳变形的基本方式——剪切、弯曲和伸展。
板块构造理论是动力地质学的基础,需深入了解各大板块的分布、运动方向以及相互作用机制,尤其是理解汇聚、离散和转换三大类型的板块边界。要关注热点、岛弧、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地质意义。
地壳变形部分,重点关注应变率、应变椭球体、滑移面等概念,理解它们如何反映地壳的应力状态和变形过程。对地震学,要能解释地震波的种类、传播特性以及地震成因模型,还要熟悉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在学习过程中,实验和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凭模拟实验直观感受地质现象,分析实际地震事件或地质构造加深理论理解。利用地质图、遥感图像进行解读和分析,也是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除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同样重要。学会使用地质锤、罗盘等基本野外工具,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岩石结构和地貌特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是提升专业素养的关键步骤。
持续的自我评估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定期做题、讨论和回顾课堂内容,帮助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保持对地质新闻的关注,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使学习更具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