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石大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地质工程硕士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从9月份开始复习(因为大纲解析9月初出来,这个时间开始复习正合适)。 我是从9月开始每天都花3个小时看政治,用的肖秀荣精讲精练,看一章做一章的题,(肖秀荣1000题)花费了好多时间,11月出了风中劲草,基本上每个人都会买。看了风中劲草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们都不看精讲精练了,因为用风中劲草对付选择题完全可以~所以我还是按部就班的按我自己的步骤复习的,毕竟精讲精练那么厚都看了,实在不想扔了。 1000题也差不多做了3遍,差不多就是把知识点都顺明白了。做完之后的感受也只是 直接看风中劲草就够了。 最后冲刺的时候花了10天背政治 我背的是 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和蒋中挺的五套卷,有些重复的,到时候大家也背这些应对大题是完全够用的了!时政考查范围是当年的1月到12月全年,书一般在11月出,时政不仅是考两道单选、两道多选,分析题的材料一般也会紧扣时政来出,特别是第35题(毛中特)会出,遇到重要历史节点第36题(史纲)也会出,所以当年有什么时政重点,要结合基本知识点来复习背诵,这是为分析题做准备。
考研数学方面:
强烈推荐学习资料:36讲配合1000题与660题(真心评价,题目质量极高),再加上张宇的8套模拟卷。如果时间和精力充沛的话,我建议同学们同时攻读李正元全书和高数十八讲,但务必每本书都通读两遍以上,如此一来,你的数学成绩必定优异。若是时间有限,只需精研其中一本,彻底理解吃透,效果同样出色。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写作颇有信心,我认为备考时必须动手实践,光有构思是不够的。有些考生倾向于在复习后期依赖背诵范文,这因个人习惯而异,我自己去年也曾尝试过,但并未取得显著成效。自9月份起,我每周大约撰写5篇文章,到了12月会花几天时间将这些作品按照主题归类整理,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框架,多练多熟,单纯模仿他人的范文并不能真正提升自我。之前我使用过《考研1号英语写作160篇》,但发现其推荐的范文质量不高,之后转向了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感觉更为实用。此外,英语模拟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像曾鸣、张剑的《考研英语最后预测5套题》就是不错的选择。模拟考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时间管理,因为实际考试中时间非常紧张,也是为了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既能节省时间,也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质概念至关重要。石油地质学的基础在于理解地质时间尺度、地壳构造运动以及岩石类型和形成过程。对沉积岩的分类和特性,如砂岩、泥岩、碳酸盐岩等,需有清晰的认识,因它们直接关系到石油的储存环境。
深入研究石油的生成和演化过程。石油是在特定的生油岩中,经过生物降解、热成熟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形成的。这部分内容要求理解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及转化机制,以及如何凭镜质体反射率、TOC、S2/S1等参数判断生油窗。
再者,石油的储集和运移也是关键点。这涉及到孔隙度、渗透性、盖层的概念,以及构造作用对储油层的影响。了解流体动力学原理,如压力传递、渗流规律,有助于理解石油的运移路径和聚集模式。
学习方法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佳策略。除了课本知识,参与实地考察或案例分析能加深理解。例如,凭分析不同地区的油田实例,直观理解地质构造与石油分布的关系。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考试尤其重要。
我还推荐使用地质软件进行辅助学习,比如SeisWorks、Petrel等,这些工具帮助更好地理解和模拟地质现象。参加学术研讨会和讲座,跟踪最新的科研进展,也能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知识。
团队合作和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启示,也能增强自有的表达和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