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测绘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测绘工程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测绘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理论领域,肖秀荣的教材堪称权威。首先推荐使用他的《精讲精练》与《1000题》,每当完成《精讲精练》的一个章节,就配合着去做《1000题》相应部分的习题。阅读时不必追速度,关键在于真正领会书中所教授的知识点。这两本书过一遍后,可以购入新的《1000题》版本,标记出之前的错误题目,并持续练习以确保对这些错题的理解深入骨髓。大纲发布后,《风中劲草》是极佳的辅助资料。政治备考无需过早启动,因为大纲公布后,复习将更具方向性。至于模拟预测卷,肖四和肖八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考虑蒋中挺、任汝芬等其他名师的试卷,增加备考视角。进入第二阶段,随着《1000题》的渐进,逐步接触历年真题。个人体验认为,真题常常结合时事热点命题。假如前期的真题表现不尽如人意,也不必沮丧,提前发现问题总比考场上演砸了好,关键是要及时理解和消化这些问题。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题型变化挺大,挺难的。复习方法就是题海战术。从寒假开始就先把高数本科的高数课本看了一遍,本科的课本可以更快的帮助自己把知识点回忆起来。开学之后三月份就开始做本科的线代课本。方法,看看一章课本,做课后题。过完第一遍课本5月份,时间还早,试了一下复习全书,发现每个题都无法完整做下来,接着我细致的 学习了各种内容,还学了很多解题技巧,做好了一大本笔记,每天早上背数学笔记。快放暑假的时候刷完第二遍,接着进入强化阶段。是按照专题复习的实战技巧,见了各种题目(事实证明我之后刷题所有的题目都没有超出过这个范围,老师威武!!!)。复习高数的时候用的高数十八讲,线代用的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各刷完两遍后,开始做李范的复习全书,这时候就比较顺手了。关于复习全书,有李范的粉红色的,还有李永乐的红白色的,李范的书历史悠久,且相对较难,李永乐的相对简单。我推荐用李范的。刷完两遍全书,开始做真题。同样是李范编写的真题。我同时做了数一数二数三的真题。我觉得是挺有用的。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用书:红宝书单词+张剑阅读150篇+英语一历年真题+英语二真题+王江涛高分写作。我3月份开始准备考研就开始背单词一直持续到考研,说是背,我得背其实就是看或读,包括其他所有科目都是这样,因为不喜欢那样一遍一遍得背回忆。张剑阅读150我是4月份开始做的,但只做了不到一半,错误很多,每篇5个要错3个,看了答案解析,翻译成中文给我我还是会有选错,有的题完全不敢苟同,觉得毕竟是模拟题可能还是有点问题的,就也没在意,后来索性不做了。然后6月份开始做英语一真题,我是买的30年真题,先做的80年代的简单的不行,随便做做换了90年代,也不难。后来做2000年往后英语真题,建议学弟学妹可以从2000往后做认真做,还是不错的,每天英语花时间两三个小时,其中接近两个小时都是给单词了,不到一小时做题,所以没做多少题,而且从不死磕,也不翻译句子分析语法成分啥的,只是全篇大概翻译,对对答案,看看错误之处,所以这方面没法给你们经验。10月份11月份还在做真题,英语10往后第二遍,12月开始背作文了,作文不要背模版,直接背全文。最后今年英语简单,我客观题只错了2个完形扣了1分,翻译也把都译出来了,关键点都没错,作文写的感觉也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遥感概论的核心在于理解遥感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波谱理论、传感器的工作机制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电磁波谱理论是遥感的基础,需掌握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如何反映地物特性,例如红外线对植被的敏感性,可见光对地表颜色的反应。深入理解这些原理,能帮助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关键信息。
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方式也至关重要。无论是航空还是卫星遥感,传感器的选和参数设置都会直接影响到数据的质量。比如,多光谱传感器如何凭多个波段捕捉地物信息,雷达是如何利用微波进行穿透性探测的,这些都是在学习中需掌握的重点。
再者,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用信息的关键步骤。这包括图像增强、分类、配准等,其中最我感兴趣的是图像分类,凭机器学习算法对图像进行自动识别,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实践是最重要的。遥感不是纸上谈兵,是需实际操作去体验和理解。我经常使用ENVI、ERDAS等遥感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凭亲自动手,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遥感图像的解析过程。阅读最新的遥感期刊论文也是提升知识水平的好方法,它帮助跟上科研前沿,理解新的遥感技术和应用。
团队合作也很重要。在项目实践中,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经验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