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科目,我感到挺遗憾的,主要是在战术上出了偏差,最终只得了个64分。在准备阶段,我做了几套模拟试题,察觉到多数选择题全选正确的选项通常只有三个或四个左右。然而,到了正式考试时,我却选了七个或八个,缺乏信心的我在考场上下意识地改动了答案,结果却是原本都做对了的题目被我改错了,真是后悔莫及。简答题部分,关键是要熟记那些预测题目的专家出的题目,但不要盲目依赖某一个,要广泛涉猎。我大致浏览了一遍大纲,精读了一次1000题,然后关注了一些预测题。复习得并不深入,原本以为只能拿到50分,最后的成绩还算超过了预期,所以也还挺满意的。
至于简答题,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展开论述,用条理清晰的方式回答。我记得考试时我都写到手酸了,瞥见周围有人只写了寥寥几行就停笔休息了。千万不要效仿他们,你无法确定短短两行就能命中标准答案,那样老师即使想给你手下留情也没理由了。这一点,千万要记住。还有,书写务必整洁清晰。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理工科出身,可能从小数学思维还可以,在所有功课中算是学的可以的,但是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感觉高等数学学的糊里糊涂,我数学复习的周期和强度一直很大,因为数学分值很大,而且会就会,不会就不会,分数差距会很大,所以一定要重视,我3月份开始复习,由于实在基础太差,就先学同济大学的教材(两本绿色的),学完一章后,做课后习题,做完对答案(网上有),坚持就好,做完后基本到了五月份,就开始做全书,如果有些还是看不懂,再翻同济的教材,这样比较快。到了九月中旬,就可以做真题了,刚开始做真题时,可以按照内容做,做完一遍后,可以再开始一遍真题,这一遍就很快了,过完后,再开始整套整套地按年份做真题。这时候要有一个真题的错题本,把错题都整理上去,分析错误的原因,是概念问题还是计算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因为这些问题完全会出现在考场上。到11月中旬就可以做模拟了,这时候张宇和李永乐的模拟会陆续出来,但是切记,做模拟题一定是在你把真题做烂,做透,至少三遍,甚至五遍以上,才能开始做模拟题。等到12月份要回归真题,重新回答真题的感觉中,毕竟模拟题和真题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冲刺就是开始真题了,我买的张宇30年真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未涉及过任何英语模拟试题或预测卷,直接专注于历年真题,使用的资料是张剑的黄皮书。在背单词的过程中,你逐渐会对各类词汇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英语阅读确实至关重要,由于其分数占比大,从1996年起直至去年,尽管年份不少,但用于练习的真题实际上并不多,因此务必珍视每一套。起初,你可以每隔几天做一套,或者每天两篇,按个人实际情况调整。起初阶段不必严格计时,毕竟初期对考研英语的答题节奏可能不太熟悉。我记得我第一次做时,只答对了一道题目。完成阅读后一定要及时批改,不论正误,并做好笔记,归纳出题规律。同时,标出你不认识的单词,在第一轮复习时查阅理解,逐步培养解题思维。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困难,但随着练习的增加,你会越来越得心应手。阅读能力提升后,其他如新题型、翻译等部分自然不成问题,主要还是通过真题来锻炼。因此,阅读是关键,务必认真对待。至于作文,因后期时间紧张,我没来得及充分复习,导致考试时感觉生疏,这是个教训。希望大家别存侥幸心理,作文同样需要充分准备。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信息系统是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论以及信号处理的各种方法。理解并掌握傅立叶变换是关键,它是连接时域和频域的桥梁,对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滤波器设计、信号调制等。
Z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也是重要部分,它们在解决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上有重要作用。特别是Z变换,它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解和应用Z反变换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是常考题型。
再者,随机过程和概率统计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信号处理领域,许多信号都是随机的,理解它们的概率特性对噪声分析、信道建模等至关重要。要熟练掌握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如高斯分布、均匀分布,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析和解决问题。
系统理论中的卷积运算、系统函数和脉冲响应是另一个需重视的部分。这些概念帮助理解和设计线性系统,特别是在滤波器设计中。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以理解为主,死记硬背只会事倍功半。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例如凭模拟实验来理解信号的处理过程。多做练习题,不断巩固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遇到难题,不要害怕,寻找教师或者同学一起讨论,甚至凭网络论坛寻求帮助。
定期复习,保持对知识的持续接触,这是防止遗忘的有效方式。适时做一些历年的考研真题,既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