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笔译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京国关国关院英语笔译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笔译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初期,我依靠肖秀荣教授的《精讲精练》(第二年则使用《大纲解析》)、《1000题》以及他的《命题人讲真题》;徐之明的《逻辑图解》也是我的参考资料。进入复习中期,我专注于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用于熟记选择题的关键点,同时也用蒋中挺的小册子《客观题应试宝典》来掌握易混淆的知识点。后期,我集中精力背诵大题并大量练习模拟试题,采用了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八套卷》和《四套卷》,徐涛的《八套卷》,蒋中挺的《五套题》以及阮晔的《四套卷》。徐涛的《考研政治必背20题》也对我在大题上有所帮助,今年的所有重点都涵盖其中。整个政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通过《1000题》了解基本知识以应对选择题,记忆笔记中的全部信息以应对更多选择题,最后背诵大题以准备主观题。
对于选择题部分,如果政治基础较弱,比如我这样的理科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尤其是面对马哲政经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不必等到《大纲》发布才开始,可以直接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着手练习,每读一章就做相应章节的《1000题》。这种方法能即时检验学习成效,并加深记忆。刚开始时,错误难免会多一些。马哲部分难度较高且题量较大,建议每天一章;毛中特和近代史可尝试每天两章,不过像毛中特第八章那样题量庞大的可能需要两天。至于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三天一章较为合适。利用《逻辑图解》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复杂的知识点。完成一轮《1000题》后,可以尝试真题的选择题,了解命题模式。同时,加速第二轮《1000题》的练习。
十月中旬,开始使用冲刺笔记,如徐涛的《冲刺笔记》,每日背诵一至两章。我个人觉得它比其他知名资料如《风中劲草》更为实用,因为它的编排简洁,重点突出,方便记忆。背完一次后,再次刷《1000题》,错误率会显著降低,也不需频繁查阅书本。第三遍刷题和背诵第二遍《冲刺笔记》同步进行,这将为后续的模拟题练习打下坚实基础。如果时间有限,可以跳过第三次刷题,但我因未能完成第二次刷题,导致模拟题阶段错误频发,知识点模糊,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整理错题。鉴于我时间紧迫,提前准备尤为重要,以免留下遗憾。即使我没有完成三次刷题,我还是投入大量精力去背诵《冲刺笔记》,梳理易混淆知识点,通过反复对比记忆,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底子较弱,初期主要依靠朱伟的《恋恋有词》打基础,接着便专注于历年的真实试题。对于过于陈旧的题目,我没有涉及,仅集中精力于近十年的试题,并且需要多次重复练习,即使记住答案也不能掉以轻心。务必深入理解每篇阅读和翻译,包括每一个选择项的设定。真实试题的价值不可忽视,随着复习深入,你会愈发珍视它们,但由于数量有限,只能不断重做。市场上的模拟题质量参差不齐,与真题相比相去甚远,我和同学们看了几道题后就决定放弃。进入十一月,便是全力冲刺阶段,依然以真题为主。单词贯穿了我的整个备考过程,直至最后一周,我仍在坚持记忆。《恋恋有词》大概背了好几遍,红宝书则翻阅了两轮,次数不是关键,关键是真正记住。十月份起开始着手准备作文。推荐使用王江涛的《高分写作》,看看历年的高分范文,你会发现其实并不那么高深莫测,基本都是常见词汇搭配一些亮点句式。针对每个主题,查阅高分范文,摘录适合该主题的精彩句型并熟记,挑选一篇你喜好的文章进行背诵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英语翻译基础”,这是一门需深厚语言功底和广阔知识视野的科目。我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和新闻,提升自有的词汇量和语感。我会挑选一些经典的翻译教材,如《新编英汉翻译教程》等,进行深入研读,并动手翻译其中的段落,对比参考答案,理解并掌握不同翻译技巧。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参加了一些在线的翻译工作坊和讨论群,凭实践和交流,提高翻译的速度和准确性。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的备考则更注重日常积累和逻辑思维。我坚持每日写作,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力求做到言之有物,结构清晰。我还会订阅一些高质量的中文杂志,如《三联生活周刊》等,以拓宽知识面,增强对社会热点的理解。至于百科知识,我没有特意去背诵大量的条目,是选广泛阅读各类书籍,特别是历史、文化、科技等领域,这样既能增加知识储备,也能提升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特别强调的是自我反馈和调整。每次模拟测试后,我都会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不熟悉还是理解偏差,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我也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既保证了深度学习,又避免了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