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材料学院材料工程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课让我收获最多,而我投入的努力却相对较少。从九月起我着手学习政治,首先要说的是,九月期间浏览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理解为主,不必强行记忆。接着,在完成阅读后,我会开始做1000题,并在半个月内做完。进入十月下旬和十一月,我把重心放在背诵风中劲草上,每天至少投入两小时,尽可能多地记忆,可惜我当时只完成了哲学部分的背诵(真是惭愧)。至于冲刺阶段,我主要复习了肖八和肖四,答题时尽量遵循他的指导思想。关键在于选择题,如果你后期时间充裕,建议多做一些预测卷的选择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我拥有理工科学历,或许得益于小时候还算不错的数学头脑,我在所有学科中表现尚可。然而,初次复习高等数学时,我感到非常困惑。鉴于数学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且题目难度区分度大,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分数,所以我决定从三月起全力以赴。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我首先研读了同济大学的教科书(两本绿色封面的)。每学习完一个章节,我会完成课后习题,并对照网络上的答案检查。持之以恒,直到五月,我才开始做《全书》。遇到不理解的部分,我仍会回看同济教材,这加快了我的理解速度。九月中旬,我开始接触真题,起初按照知识点来练习,第一轮完成后,我快速重做一遍。接着,我按照年份开始一套套地做真题,并建立了一个错题集,仔细分析错误的根源,究竟是理论混淆还是计算错误,这些都需要严肃对待,因为它们极有可能在实际考试中重现。十一月中旬,我开始尝试模拟题,如张宇和李永乐的试卷。但请注意,只有当你对真题熟悉到极致,至少做过三次,甚至更多,才有资格涉足模拟题。十二月,我再次回到真题,找回那种答题的状态,毕竟模拟题与真题之间仍有区别。最后的冲刺阶段,我选择了张宇的30年真题集来进行训练。
考研英语方面:
从11月开始二刷英语真题,由于一刷时已经做得很认真了,所以二刷时把时间缩短为两天一套,第一天控制时间用来做一套卷子(除作文),第二天对不认识的单词、不会翻译的句子、错了两次的阅读题目进行纠错和整理。对于考研英语,我认为关键在于思路。阅读没有不认识的单词,或者基本正确理解了大概意思,但还是没有做对题目。在考研过程中,我对此深有体会。许多其他同学反映,做考研真题做多了,再做其他的模拟题会错很多。拿考研英语和英语六级作比较吧(相信很多考研英语老师都强调过考研英语和六级不同)。我认为,考研英语的出题方向侧重于考察对文章的理解。英语六级的出题方向侧重考察文章的细节。考察文章的理解,即需要我们顺着文章的思路走,看看下一步是什么。考察细节,即我们只需要理解文章内容即可。考研英语侧重于理解和思路。英语六级的难度只在于其复杂单词的难掌握性。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高分子物理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如链节、重复单元、分子量、玻璃化转变温度等。这些概念是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础,需扎实掌握。比如,理解链节的概念有助于理解高分子的结构特性,分子量则直接影响其物理性能。对每一个新概念,我都建议大家不仅定义,更要理解背后的物理意义。
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高分子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需凭实验来验证和深化理解。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尽可能找相关的实验报告或者研究论文阅读,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和结果,这样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
再者,掌握计算技巧。高分子物理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进行定量分析,例如分子量分布的计算、熔融指数的测定等。这些计算题型需熟练运用公式,理解公式的来源和应用条件。平时多做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这对考试至关重要。
关注前沿动态。高分子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且应用广泛的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不断涌现。我习惯定期浏览专业期刊,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这不仅能拓宽视野,也有助于在答题时展现更全面的视角。
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高分子物理的知识点繁多,建立一个清晰的框架能帮助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尝试将知识点分类,比如按照结构、性质、合成、加工等方面进行整理,形成逻辑性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