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材料与化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红宝书是唯一的出题依据,红宝书的作用不是其他书可以替代的。有人可能觉得红宝书编得没什么条理,但这些条理是可以通过自己做不同的记号划分出来的。比如,可以给关键名词画上方框,给需要注意的字眼画上横线,给那些罗列观点的排比句加上序号。需要注意的是,不论选择何种符号方式,千万不要把整本书、整段话都画上横线,这样会导致重点不明。把红宝书上出现的名言(也就是双引号里面的内容)做上标记,并注意他们所在的知识点范围,这是常考考点。充分利用肖秀荣1000题。认真做完后,要从红宝书里找出每道选择题对应的知识点。尤其是做错的题目,不能简单地看背后的参考答案,一定要回归红宝书。另外,把1000题当中出现的易错点、难点补充到红宝书的相应位置上,方便以后查阅对比。我的做法是:第一轮,看一章红宝书(PS:是非常仔细地看),同时给书本分出条理和重点,然后再做肖秀荣1000题里的一章单选题。因为不定项选择题比较难,看第一遍书就做容易打击自信。第一轮是起到打基础的作用。第二轮,根据第一轮所划的重点重新浏览红宝书,看一章书做一章不定项选择题。第二轮是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第三轮,拿历年真题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练手(PS:只做选择题)。同样,也必须非常清楚每道题源自红宝书的何处。第三轮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查缺补漏、寻找考试感觉。考研政治拉分主要靠选择题,主观题大家都差不多。而选择题中比的又是不定项选择题的实力。所以考研政治主要攻的就是选择题。三轮复习下来,选择题就差不多搞定了。关注时政,每天一点点(反押题严重,你不知道哪个就会考到),初期做的肖1000题,今年真题中出现了原题多选题,(但早已忘记答案,感觉白做了,可能也出现在了肖八中,好多人说肖八压中了题目)。11月份做、背肖四。大题必须都背完。
考研数学方面:
10-11月,购买张宇1987-2017年30年数学真题,认认真真地做好真题,同时不断回看复习全书上不会的题。继续刷真题,一定要按时间完成,模拟考试,争取做到近十五年真题不失分,把自己的错题多做几遍,然后查一下全书或者笔记看看对应的题型,别漏了题型。记录一下时间点,做完选择填空用多长时间,一般一个小时内完成,再做线代概率,然后做剩下的大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不算高也不算低,和政治一样处于一个比较稳当的程度。我的英语听说能力极差,六级不过堪堪飘过,但读写能力还不错,这或许得益于我有时候会浏览一些英文网站或者看一些英文新闻。我认为,考研英语的难不仅仅在词汇和语法上,还有用英文语言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因为有的时候文章和题目你都看懂了,但依然做不对题目。当然,首先词汇是基础。我用的单词书就是俞敏洪主编的乱序绿皮单词书。当然其实用什么单词书差别不大,关键是要坚持背下去,不能偷懒。而且后期主要是从真题里面背诵单词,单词书是前中期使用的。英语真题的重要性不需多言。我用的就是历年真题超精解。同时拿到张剑的真题黄皮书,作为对照和参考。真题我一开始就上手做了,并且一开始就选了最难的2010年真题上手(结果相当惨烈……)。说这个是想说,这几年的英语都比较简单,但我们备考要做好考最难英语的准备。阅读的话,我一开始错误率蛮高,大概错七八个的样子,后来分析原因,发现我喜欢用固有的逻辑解题,而不是从文中找答案。而考研英语的题目是不能想当然的选答案,必须要从文章里面找出答案(多数是对正确选项的变形)。后期我阅读的错误率就能保持在五个以下(这是第一遍的错误率,第一遍以后真题作为自我检测工具价值就大大降低了)。长难句的话,我认为其实真正要求弄懂长难句的题目是翻译,而阅读对长难句的要求没那么高,只要大致能推测出句子的意思即可,因此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对付考研英语阅读长难句即可。从第二遍开始,真题更重要的是分析,哪些单词不熟悉,哪些短语搭配频繁出现,哪些圈套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跳进去……这些都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做题发现的,反正具体做了几遍我也没有统计,就是翻来覆去的练习。阅读做到最后是一看到第一句话就知道一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和题目。作文是我的弱项。因此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王的作文大概是从九月底开始看和背诵。我主要就是背了真题的作文,大概有十几年的真题这样子,其他的押题作文也没有背,因为时间实在来不及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我想强调的是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材料学概论主要涉及晶体结构、相图、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处理等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理论是至关重要的,因它们构成了整个材料科学的基石。例如,晶体结构的理解有助于预测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相图则能帮助理解和控制材料的制备过程。
实验技能的培养同样不容忽视。材料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验室操作经验能够使理论知识得到深化。例如,凭实际操作更直观地了解材料的形变机制,或者观察不同热处理条件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我建议同学们不仅要认真听讲,更要积极参与实验,亲手操作,这样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再者,对材料的性能测试和分析也是考试的重点。需熟悉各种常见的测试手段,如硬度测试、拉伸试验、金相分析等,并学会按测试结果解读材料的性能。也要了解最新的材料表征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这些都是评价和研究材料的重要工具。
跨学科的知识融合也是材料学概论的一大特色。材料科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紧密相连,需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全面理解材料的性质和行为。例如,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解析材料的腐蚀过程,或借助生物知识理解生物材料的降解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