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称美国电影业面临“国家安全威胁”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前期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第二年用的《大纲》)、《1000题》《命题人讲真题》,徐之明的《逻辑图解》,中期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背选择题考点,蒋中挺的小册子《客观题应试宝典》用来背易混知识,后期背大题、大量刷题,用的肖秀荣《形势与政策》《八套卷》《四套卷》,徐涛《八套卷》,蒋中挺《五套题》,阮晔《四套卷》,背大题还可以用徐涛的《考研政治必背20题》,总结得很清晰,今年全中。政治主要分三个阶段:刷1000题熟悉基础知识应对选择、背笔记记住所有基础知识应对选择、背大题应对主观题。关于选择题。政治不好的可以8月开始刷1000题,像我高中学理科的对政治一头雾水,尤其马哲政经死了大量脑细胞,如果你是这种情况就不要等《大纲》出来再开始了,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开始刷吧,看一章做一章的《1000题》,可以今天看一章,明天做那一章的题,这样能知道自己看书效果,同时加深记忆,开始的时候肯定会错很多的。马哲部分比较难,题也较多,可以一天一章,毛中特和近代史可以一天两章(但毛中特第八章那种题量巨大的可能还得两天才能做完),到思修可以三章一天。政治知识很杂,逻辑图能帮助记忆和理解。刷完一遍后可以开始做真题选择题感受下出题人的套路,题目怎么考等等。同时开始刷《1000题》第二遍,这个时候速度可以快一些。到十月中冲刺笔记出来后买来背,每天背一两章,我第一年用的是特别有名的《风中劲草》,知识点的确很全,但我感觉排版太花了,眼花缭乱,就有点不想看,二战用的徐涛的《冲刺笔记》,感觉特别好,总结了很多易混知识点,排版简洁,内容也更精简一点,背起来更容易。背一遍之后可以再刷一遍《1000题》,这个时候错的应该会少很多,而且不用翻书了。三刷1000题和背第二遍《冲刺笔记》同时进行,这样基础就很好了,后面刷模拟题会轻松很多。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放弃三刷,我连二刷1000题都没有做到,所以后面刷模拟题会很很多错题,知识点不清晰,花费了大量时间整理错题。我的时间真的太少,所以一定要早作准备,这样不留遗憾。虽然没有三刷但我很认真地背了《冲刺笔记》,总结了很多易混知识点,政治有很多易混需要对比记忆的知识,反复看,确保不会再错。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无疑是所有题型中的关键,毋庸置疑。新题型通常得分相对容易,除了2018年那次以外。至于翻译部分,虽然难度较大,但也应尽力去完成。现在我重点讲述一下后期的复习策略。11月期间,英语学习的时间逐渐减少至每日约3.5小时,但阅读练习仍需保持。同时,从小作文开始着手,大约在11月中旬,先分析归纳后再进行记忆,各类信件模板背诵2-3篇,这样考试时就能应对自如。到了12月,重心转向背诵工作。前期的笔记和作文素材要持续温习,因为英语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效果不会立即显现。我在去年三月初启动单词背诵,使用的是星火系列的三本书,但背到字母“F”后感到困难重重,这也是我个人的背词纪录。之后,我购买了胡敏的《阅读200篇》,希望通过阅读文章来加深单词记忆,同时也可避免单调乏味。每天坚持做四篇阅读,并记住所有陌生词汇。接下来的几天,我会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反复回顾旧单词。这种方法相当有效,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完成这本书后,我发现对付真题时,单词障碍已基本消除。对于翻译,我的方法是先尝试自己翻译一部分,然后与书中的标准译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西班牙语基础”这个科目,我认为关键在于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这包括词汇积累、语法理解以及口语听力的训练。每日坚持阅读西班牙语文献,不仅扩大词汇量,还能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使用如“Babbel”或“Duolingo”等在线工具进行日常练习也是十分有效的。对语法,要深入研究,理解每个语法规则背后的逻辑,不仅仅是机械记忆。我建议定期做语法练习题,并及时纠正错误,这样巩固所学知识。至于口语和听力,我推荐看原版西班牙语电影、听新闻,甚至尝试找语伴进行交流,这样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是“外语翻译与写作”。翻译不仅需语言技能,还需好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我通常会先通读原文,理解大意后再逐句翻译,遇到生词或复杂句子时,我会查阅资料或参考已有译文。多做对比分析,看看不同译者的处理方式,帮助你形成自有的翻译风格。写作部分,除了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如文章结构、论证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我经常阅读各种类型的西班牙语文章,尤其是学术论文,从中汲取观点和论述方式。定期练习写作,不断修改和完善,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复习策略也至关重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保持好的作息和心态,都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每天设定一定的学习目标,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适时的休息和放松能帮助大脑更好地吸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