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岩土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武大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武汉大学岩土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一开始就感到自学政治缺乏明确的方向,于是购买了官方的《大纲解析》。初次阅读,大约用一两天时间研读完马原和毛中特的一章,特别是毛中特的五到七章,我花了超过一周的时间。在此期间,我专心致志地手动整理关键笔记,这个过程确实缓慢,每天需投入约三个小时来学习政治。每看完一章,我会立即完成相应章节的肖秀荣1000题选择题。接下来,我转向史纲和思修的学习,史纲部分大约用了四天,而思修则用了一整天的时间(那天我没有处理其他事务)。这两部分我没有做笔记,而是直接在书上标记重要内容,因为难点和重点主要集中在前面两个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较简单。补充一点,书中的第五部分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阅读。第一次复习时,我对政治理解得极其缓慢,甚至看完后几乎没有任何记忆,当时简直觉得不可能记住所有内容。在这个阶段,我不需要准备大题,因此没有看练习册中的简答题。到了第二次复习,速度明显加快,对照笔记和书上的标注,练习选择题,每天大约花费两个小时。此时,我们仍未开始背诵大题。这时,我购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发现它对提高选择题的准确性非常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初期,我侧重于研读李永乐的全套复习资料,并且深入阅读了主修教材超过两遍,确保完成所有课后练习。得益于大学一年级时坚实的数学基础,我在这个阶段进展迅速,完成了张宇的36讲大约一半的内容。实际上,考研辅导书籍需要反复操练,遇到难题不必急于求解,可以暂时搁置,留待后期强化冲刺时再攻克。每日早晨,我会重温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回顾未完全理解的问题,深思熟虑,这是提高效率的最佳学习策略。此外,李永乐的经典400题同样被我精做了三次。并且,我还浏览了12年和13年的版本以加深理解。
考研英语方面:
在五月份以前,我研读了何凯文的《长难句》。进入六月,我开始沉浸在朱伟的《恋练有词》中,每月重温一次,从未间断,总计阅读了三次。七月,我启动了真题训练,推荐在获取真题后先复制三套备用,我自己至少完成了三轮真题演练。七月至八月初期,你可以选择先做05年以前的题目,或者如果你渴望尽早熟悉真题,也可以从一开始就用真题来提升阅读能力。做真题时需严格把控时间,首次尝试可分配18分钟一篇文章,第二次尽量缩短至15分钟,第三次则力求在13到15分钟内完成。每篇文章都要充分利用,做完之后逐句理解,每个选项都不能遗漏,深入理解!记录你不熟悉的词汇和短语,去记忆!阅读就是要反复再反复!到了八月,你就可以继续做2005年以后的真题了。十一月之前,专注于阅读部分,同时逐步练习完形填空和翻译。英语作文从十月中期开始,购入王江涛的作文书,大、小作文各背诵20篇,如果时间紧迫,也可减半,但必须倒背如流!背诵完毕后记得默写一遍(这是我个人的经验)。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的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理解和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质,如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胡克定律、应力应变曲线、屈服条件等概念是基础中的基础,一定要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
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是材料力学的重点。三向应力状态的理解和 Mohr 圆的应用,能够帮助从不同角度分析物体内部的受力情况。至于强度理论,四种常见的理论——最大正应力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莫尔理论和冯·米塞斯理论,需了解其适用范围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进行选。
再者,梁的弯曲问题是常考点。要熟练掌握弯矩图和剪力图的绘制,理解弯矩和平面内的力偶矩之间的关系。凭对欧拉-伯努利梁方程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梁的挠度和转角问题。
压杆稳定性和能量法也是考试的重要部分。压杆稳定性涉及临界荷载和长度因子的概念,理解临界荷载公式和欧拉公式的推导过程至关重要。能量法,无论是虚功原理还是势能原理,都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做大量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凭解题,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很重要,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便于记忆和检索。对复杂的计算问题,尝试用图形或物理直观去理解,往往能事半功倍。
在复习过程中,我还参考了多本教材和历年真题,这对提升我的综合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每当我遇到难题,我会主动寻求解答,不论是查阅资料,还是与同学讨论,都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