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理论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系统科学学院系统理论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理论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对于政治科目的大题,肖四是非常关键的学习资料,需要深入理解和记忆,因为肖秀荣老师的预测能力相当强,就算没有完全命中考试题目,你所记忆的知识点也会派上用场。不过,不能仅仅局限于肖四,建议在考试前的一个月,每天抽出一小时来学习并背诵其他来源的大题资料。今年我就背了一些关于十九大的专项内容和其他相关专题,就算记忆不够牢固,但在考场中也能灵活运用一两句话。
考研数学方面:
大约在考试前一个月,进入了总结和实战演练的时期:这段时间我觉得复习相当从容,这得益于之前的大量练习,我内心深信我已经从积累中实现了飞跃,面对题目自然就有了解题方向,因此感到较为轻松。我每日都会完成一套模拟试题,随后核对答案,并标记出错误的部分,反思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哪个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是临时疏忽?如果是粗心大意,我就用斜线标出,重新做一遍;如果正确,就不必再多虑;若再次出错,则将斜线改为三角形,提醒自己这个知识点需要巩固,之后的复习中应重点查看。我会在笔记本上记下相关知识点,时常查阅。数学向来是我的强项,只是最后考试分数不高,主要是由于计算时太过粗心所致,唉,这个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不过这不是重点,希望大家不必过多留意这一点。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是张剑黄皮书配套的词汇书,利用词根法记忆,效果显著。书被划分为30个部分,我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学习,即在第1、2、4、7、15天复习第一天学过的词汇(如上所述)。这个策略相当有效,让我在44天内将所有30个单元的单词复习了5次。当然,过程中有一段时间非常艰难,但只要熬过去,后面的阶段就会变得相对容易。值得一提的是,词汇在初期极为关键,它直接影响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别指望后期再去补习单词,那时你恐怕已无暇顾及。至于作文,不必过早准备,容易忘记。十一月份开始完全来得及。我推荐王江涛的红宝书和朱伟的作文预测等资料。你可以对比不同预测,提炼出个性化的作文模板,并按类别整理。避免使用通用模板,因为当所有人都用时,在快速批阅的考场上,分数往往不会高。到了后期,确保专业课程的基础和政治背诵的同时,适当地动手写作,早期的零散练习只是热身,每一篇文章都应精心书写,字迹清晰,排版整洁。随着时间推移,每一分钟都显得更为珍贵。结合各类预测并运用个人定制的模板,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也具备了预测作文的能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物综合”涵盖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物理等部分。其中,力学和电磁学占据了较大的比重,需有扎实的理解和熟练的应用能力。对力学,理解牛顿三定律,掌握质点、刚体的动力学问题以及振动与波动等内容至关重要。电磁学则需理解电场、磁场的概念,能解决静电场、稳恒电流和电磁波等相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从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公式推导和应用实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要重视基础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因这些公式是解题的基础工具。
多做练习题是提升解题技巧的关键。无论是教材后的习题还是历年的真题,都要反复练习,从中找到解题的感觉和规律。在解题时,不仅要追求答案正确,更要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和逻辑性。遇到难题不要急于求成,是要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甚至画图帮助理解。
定期复习也很重要。物理学的知识点之间有很多相互关联,凭定期回顾,巩固记忆,防止遗忘。我建议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把前学过的内容再梳理一遍。
我特别强调理解大于死记硬背。物理学科重在理解原理,只有真正理解了,灵活运用。例如,对量子物理中的波粒二象性,要理解其哲学含义,不仅仅是这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