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高等教育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高等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7月起着手准备政治,采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教材。虽然普遍建议9月开始,但我并不完全同意。如果你具备出色的自律性和学习能力,确实可以在9月启动,但大多数人在面对政治理论的复杂性,特别是理科背景的同学,可能会感到困难。提前准备能够提升成功的可能性,并有助于减轻后期专业课程的压力。7月至9月期间,我研读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每学完一章就做相关题目。不过,由于暑期在家自学,效率不高,进度相对较慢。第一轮下来,我对政治框架有了大致理解,但具体内容记忆模糊。
到了10月,我入手了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这本书更精炼且内容浓缩。我立即开始深入阅读,反复读了大约三次,显著提升了我的知识水平。11月,我开始使用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这是一本小册子,我首先仔细阅读,然后精选关键点进行背诵,多次查阅巩固。其中许多论述结合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非常贴合实际。
12月,我尝试了各种模拟试题,包括肖秀荣的8套题和4套题,任汝芬的4套题,以及蒋中挺的5套题。我个人觉得任汝芬的4套题不太符合考研风格。我只完成了肖秀荣8套题和蒋中挺5套题的选择题,其中肖秀荣的4套题质量最佳。此外,对于时事政治的选择题,我觉得仅通过模拟试题中的内容就足够了,我额外购买了一本时政书籍,但实际上帮助不大。
备考的楼层有一二层是自习室,直至考试前一天,许多人还在教室外面拿着肖秀荣的4套题答案疯狂背诵,最后的成绩除了努力,也有些许运气成分。我一直没有把政治当作复习的重点,因为专业课占据了大量时间。通常在效率较低时做一些题目,我完成了任汝芬第二本书,考前又背了20天20题。进入考场后,感觉考官相当宽容。核对答案时发现客观题错误不少,所以主观题部分应该得益于老师的评分。总的来说,政治分数不是决定性的,关键是平衡投入与回报,总分才是关键。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写作,我想强调的是,如果你在这方面有所欠缺,那么最好即刻开始提升,不必急于求成,可以从每天构建一句句子开始。广泛阅读优秀的范文,不断操练,并及时反思总结。对于那些号称“万能”的模板,应持谨慎态度,避免过度依赖。一篇好的作文应该(1)确保语法、拼写和标点无误,词汇运用得体;(2)遵守特定文体的要求;(3)布局谋篇合理,保证内容连贯一致;(4)依据写作目标和预期读者,适当地选择语言风格和语域。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是一门涵盖广泛的知识点的科目,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领域。在复习时,我将这些领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逐个击破。对每个模块,我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重要概念,如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社会影响等。
教育心理学是我特别重视的部分。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对理解教育实践至关重要。我会凭阅读案例,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析教育现象,以此来深化理解。
再者,教育史部分,我主要关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脉络和关键事件,也会涉猎一些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帮助我构建更全面的教育观。对重要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理念,我会进行深度解读,并尝试应用到现代教育场景中。
至于课程与教学论,我侧重于理解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教学策略。我会结合实际的课堂情境,思考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来提升我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的是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我不仅看书,还会查阅相关文献,参加学术讨论,甚至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的研究项目。我认为理解和应用知识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我还定期做模拟试题,凭实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成果,找出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