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导致中国商品冲击周边市场?“对美出口减少并未导致对东盟出口激增”

5月20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在京举办“临甲7号沙龙”活动,外交部亚洲司梁建军副司长围绕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理念与实践,同中外媒体进行交流。习近平主席访问东南亚三国、中国-东盟关系、区域合作、人文交流,中美经贸局势成为会上的高频词。
谈及中美贸易局势将如何影响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梁建军表示,中国出口市场格局的多元化以及对美出口减少,并未导致对东盟的出口激增。
5月20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在京举办“临甲7号沙龙”活动,梁建军(右)向记者介绍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理念与实践。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佟晓玲大使(左)主持沙龙。澎湃新闻记者 杨文钦 图
在当前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周边的重要性更加突出。4月8日至9日,首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会议一周后,习近平主席访问东南亚三国,以周边之行开启了今年的元首外交。
正如梁建军在会上所说,“中央召开首次周边工作会议,明确把周边定位为中国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周边是首要’的内涵得到进一步充实。”
在单边主义冲击全球局势及多边贸易体系的形势下,梁建军总结道,习近平主席此次东南亚之行释放三点信息:第一,周边是中国外交的首要;其二,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第三,为世界注入更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从国际市场看,中国是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份额不断下降,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出口总额仅占中国GDP的3%。此外,美国对外贸易量仅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占其余87%总额的190多国相互之间仍有巨大的贸易合作空间。
“没了美国世界照样转,太阳照常从东方升起。”梁建军说,我们深知开放则兴,封闭则衰的道理,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将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关于所谓“关税战会导致中国产商品冲击周边市场”的论调,梁建军在会上用数据进行驳斥。他指出,特朗普在第一任期也就是2017年对华发起关税战,当时美国占中国的出口比重是19.2%,现在已经降到14.6%;而同期,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从12%稳定增长至15%左右。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1.03万亿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5.8%。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中国出口的进一步多元化以及对美的出口减少,并未导致对东盟的出口激增。事实上,我们正在推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施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的专项行动,未来将释放巨大的内需产能。”
梁建军进一步介绍,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5.4%的增长,稳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第二大进口市场。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指数看,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目前,中国居民的消费率为40%,未来空间仍然很大,每提高1%的消费,就意味着1万亿元人民币的增量市场。这种持续的潜力将把中国的需求转化为世界的机遇,而不是冲击。”
从广交会到消博会,从西博会到进博会,东盟国家企业持续看好中国消费与投资市场。在4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来自马来西亚、泰国的榴莲,越南的咖啡,柬埔寨的大米深受欢迎。第二次参加消博会的马来西亚榴莲销售公司NCH负责人黄振兴表示,“我们已经在三亚成立了进出口贸易公司,我们十分看好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机遇和中国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消费力。”
“中国处处有市场,处处有机会,我们也愿意张开双手,同周边国家,同包括周边国家的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梁建军在交流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