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淮北乡村的风俗画卷——读郑重 《九十自述》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5月21日 08:58:13

《九十自述》是知名报人、文博学者郑重在九十岁出版的回忆散文集,起初只是为成长在纽约的孙女写下家族的故事。到了得米望茶之年,他回首那个他成长的普通“大郑村”,通过乡间农人的命运转折,以及对故土农物、方言、民俗等社会和家庭生活的细节追忆和描摹,铺陈勾勒了一幅画卷。行文走笔散淡悠然,波澜不惊,洗尽铅华,可视为人生耄耋直笔下言的生命之书。

一本不到十万字的小书《九十自述》(三联书店出版),是九十岁老人郑重先生的自述。文字平谈之极,内容却丰富厚重。我少年时读书在淮河南岸的一个城市,当时虽未履及北岸,但有不少淮北的同学,故而对此书有亲切之感。这本薄薄的小书能让我看了两遍,实在是个人阅读史上少有的事。

作者笔下的大郑村是淮北平原宿州市下面一个不足百户的村庄,没有历史记载,没有宗祠,没有出过显赫的人物,连读书人都寥寥可数。但即便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村庄,穿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纵深凝望,可纪述的东西也非常之多:山川陵谷的变迁,人物代谢的更迭,世风流俗的演化..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

百年前淮北乡村的风俗画卷——读郑重 《九十自述》

《九十自述》(三联书店出版)

速写郑重像,2018年  顾村言

最喜欢看的还是作者笔下的乡村社会民风民俗。解放前后的上下半个世纪,乡村变化最为剧烈,通过文字来记录和保留彼时的乡风巿声,乡土文化,弥足珍贵。作者对旧时的风物真是熟稔:我们从中领略风晨雨夕,四季轮回,乡音土语;看到以前的农具,耕作方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形色色,乡村的社会文化,父辈、外家和乡邻及雇佣的关系;为了躲避土匪晚上侵扰的"跑反",作者儿时被土匪绑票的亲身经历;抗战和国共内战时,正规军,游击队、土匪各种政治、武装力量的此消彼长对村民的影响,乡村社会在历史大潮下道德伦理的坚持和消亡。从淮北大平原的一个小村庄的百年变迁,点滴折射出中国乡村社会的时代更迭。

郑重先生的故里老屋

如果说在作者父亲身上,完整地体现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农业文化,在作者母亲身上更多的体现了淮北农村的民风民俗。彼时的乡村还是男耕女织的分工,女性主内,缝衣织布,灌园种菜,浆洗烧作。狐仙护宅和附着在作者母亲身上下凡说话尤让人感到兴味,这和我儿时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完全合辙。这中间的神秘,大该不是简单的迷信能解释的。

郑重父亲(中)在其家乡与孙辈

早年读刘半农的新诗,"一个小农家的暮",对诗中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很是神往,及至读到农村的土改小说和一些纪实作品,见到了贫富分化,土地兼并,劳动艰辛等等,又觉得那只是诗人乌托邦的幻想。但在作者的笔下,在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偏远村落,如果没有偶发的战争波及和土匪侵扰,这样的乌托邦还是可以实现的。作者父亲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儿时丧父,出身孤苦,一生辛勤劳作在土地上,对土地有近乎宗教式的热爱和虔诚。爱护牲畜,精于耕作,几十年时间一步步拓展自己的土地和财富,人到中年,终于过上了相对富足的日子。虽然目不识丁,但深谙人情物理,对耕作文化有独特的见解,有一套非常素朴实用的农民哲学。在作者父亲身上,完整地体现了半个多世纪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农业文化。

淮河平原

中国说到底还是农业社会,绝大多数人上挖不出五代,就是泥腿子。农业文化根深蒂固刻在脑子里,作者自称"就是个乡下人",应该不是矫情。归耕田园隐逸山林一向是很多人逃离江湖的梦想,陶靖节的悠然见南山更是许多不得志文人的追求。作者记述了自己父亲对陶渊明的看法,非常有意思:老人不识字,喜欢陶渊明的田园诗。他作为一个道地的农民对陶的理解比较特别,认为陶只会写诗,不会种地,真正的农民是不想留名也不会作诗的。

书中插图

郑重书法

作者自言所写的内容大多是自己亲历亲闻,自离开大郑村去沪上求学后,亦即1950年以后的事就不再记述,非常可惜没有记录土改时期的变化,尤其是对于作者父亲那样辛勤劳作几十年,靠自己的双手让生活由温饱(耕地六十亩)到逐渐富裕(耕地面积翻了一倍)的农民。另一个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作者只是用了短短的数百字,记述了聪明能干的邻居大歪哥一家的经历:解放前留下用于取暖的狗皮褥子都吃掉了,最终也还是没有逃过被饿死的结局。

在作者不动声色的矜持笔下,我们能感同身受到作者对早年生活过的土地的热爱,对逐渐消失的乡风民俗的怀念,对那些永不回来的风景的叹惋。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应该是是留守在土地上的最后一批人,自然村落的消失将不可避免,因之而来的必定是农业文化和民俗民风的消亡,以前那种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的人间烟火只能成为回忆,农耕时代的田园生活已经成了昔日黄花,以后只能于缅想中回味了……

作者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从故乡大郑村负笈沪上,七十多年过去,如今已到了得米望茶的耄耋之年。儿时的玩伴早已凋零殆尽,回首前尘,白云悠悠,"人生不过如此",这简单的六个字,作为这本小册子的结尾文字,从一个九十岁的老人口中说出真是笔力千均。

郑重先生近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