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刊文:反餐饮浪费,机关食堂的创新值得“抄作业”

近日,《人民日报》推出“节约食物 反对浪费”系列报道,探访机关、学校和餐饮行业,关注各地在防止餐饮浪费中的经验和探索。首期报道聚焦吉林长春市绿园区林园街道机关食堂、海南三亚市天涯区委机关食堂、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机关食堂,这些食堂在反餐饮浪费方面,均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
勤俭节约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以出台《反食品浪费法》为标志,持续打出一系列反餐饮浪费“组合拳”,如通过协会倡议等方式推动餐饮企业推出“小份菜”“半份菜”等,取得显著效果。如今党政机关带头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落实反食品浪费管理责任并积极进行相关探索,则打响了反餐饮浪费的另一场“战役”。
比如,吉林长春绿园区林园街道食堂,从餐前、供餐用餐、餐后三个环节入手反食品浪费成效明显:2024年,该食堂厨房食材加工剩余边角料和厨余垃圾较2023年减少了约三成。这与其反浪费工作抓实抓细有关,合理安排采购、储存专人负责、个性化菜单、菜品“末位淘汰”等措施均发挥了作用。
再如,海南三亚天涯区委机关食堂通过一系列小发明、小举措来践行反浪费,包括早上磨豆浆剩下的豆渣做成饼,用边角料做成爽口小菜,专设控油区将使用过的油桶控干、残油回收利用等。
而四川广元昭化区机关食堂不仅通过大碗大盘换小碗小碟、炒菜大锅换小锅等减少浪费实现节约,还在采购、储存、出库、配菜等环节实行了全链条、全过程节约管理。此外,该食堂每周都会复盘并依据反馈不断改进。
梳理一些地方机关食堂反餐饮浪费的积极探索,不难发现一些特点:其一,从细微处着手,主动探索好点子、新办法,将反餐饮浪费变成了创新舞台;其二,反浪费过程力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式的碎片化,而是系统化、全流程部署相关工作。其三,多个相关职能部门联手推进,在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指导、促进作用。
反餐饮浪费,机关食堂的创新值得“抄作业”。这种小创新可能不起眼,也很难获得什么专利和重大奖项,但在节约粮食、重塑习惯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小觑。如果相关做法能够形成较成熟的案例经验,在更多机关食堂推广,或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对餐饮行业也有示范意义。
此外,除通过细节创新遏制餐饮浪费,也有必要考虑对机关食堂餐饮进行合理定价,进一步规范机关食堂补贴制度。通常,机关食堂都有一定的经费补贴,从积极角度看,这降低了机关工作人员就餐成本,但换个角度看,当机关食堂餐饮有补贴做后盾、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一些就餐人员便不容易把珍惜食材、勤拿少取等放在心上,一些食堂厨师也容易习惯性地大手大脚。适当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反餐饮浪费也许会多个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