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提前开学、频繁考试等,教育部清理整治16项不规范办学行为

教育部今天(27日)发布通知,将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在巩固深化2024年规范管理年工作成效基础上,进一步清理整治违背教育规律、侵害群众利益的办学治校行为。
《通知》提出“五个进一步”的工作目标,即:
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违背教育规律、侵害群众利益的办学行为进一步得到遏制;
依法治教、管理育人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公平公正、积极健康的教育生态进一步优化改善;
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获得感进一步有效提升。
《通知》结合基础教育规范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顽瘴痼疾,明确了“一巩固、一深化、两提升”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
巩固规范管理成果,凝练固化规范管理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长效治理机制,进一步突出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主线,强化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底线,守牢安全管理、规范办学红线。
深化重点难点整治,针对尚未完全解决的基础教育管理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加大整治力度。
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推动各地各校将规范管理要求转化为行为、内化为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在办学治校中做到循规律、明底线、守规则。
提升数智赋能水平,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方式、提升效能,不断提升基础教育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通知》提出了16条2025版负面清单。重点内容包括:
严禁出现反党反社会主义、分裂国家、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等错误言行,或通过网络媒介、试卷试题等传播错误观点;
严禁违反规定频繁组织考试,加重学生学业负担;
严禁违规安排学生作息,挤占学生课间休息;
严禁提前开学、延迟放假,或利用假期组织补课;
严禁学校制定有违常理认知、违背公序良俗的校规校纪条款。
清单还对不履行校园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违规征订教辅、利用购买校服牟利等提出了禁止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