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药龙头先通医药港股递表:一款产品已商业化,两年累计亏损超4.6亿元

国内核药龙头企业先通医药港股递表,有望成为港股18A板块“核药第一股”。
5月26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北京先通国际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先通医药”)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先通医药成立于2005年,招股书援引灼识咨询报告称,公司是中国首家获得创新放射性药物上市批准的企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身份获得创新放射性药物生产许可的企业,以及完成治疗用放射性配体注册临床试验并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新药申请的企业。
放射性药物又被称为核药,可用于疾病治疗,也可以用于诊断。近几年,核药成为诺华、礼来、阿斯利康、强生、百时美施贵宝(BMS)、罗氏等跨国药企巨头争相布局的热门赛道。核药在商业化层面也展示了极大的潜力,以诺华为例,其两款核药Pluvicto和Lutathera在2024年合计贡献了超过2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Pluvicto销售额近14亿美元,同比增长42%。
正是由于核药赛道的火热,先通医药计划港股上市才获得巨大关注。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先通医药的管线包括15项资产,其中有XTR008、XTR006、XTR004及 XTR003四种核心产品。从研发进度来看,先通医药有三项处于商业化或临近商业化阶段。

先通医药产品管线
先通医药已经有商业化产品XTR005。招股书显示,这是一种针对Aβ的PET示踪剂,是中国唯一获批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的病理靶向的PET示踪剂。XTR008于2025年3月向药监局提交NDA(新药上市申请),适应证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药监局于2025年4月受理该项NDA,公司预计将于2026年获得NDA批准。先通医药称,该药是中国潜在首个靶向SSTR的治疗用放射性配体,其三期临床试验展现的PFS及其他疗效指标与诺华Lutathera的三期NETTER-1试验中观察到的指标相当或更优。
核药的产能是影响其商业化的关键因素,诺华的Pluvicto就曾遭遇供不应求的情况。对于产能的建设,先通医药在招股书中介绍,公司已建立两个自有的生产基地并已投产,其中一家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另一家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这些基地的总建筑面积超逾2万平方米,设有共计12条商业规模生产线。此外,公司在四川省绵阳市另设有一个自有生产基地,预计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投产。先通医药强调,公司致力于透过内部生产能力及与值得 信赖的放射性核素供货商的合作关系维持稳定及多元化的放射性核素供应。
此次港股IPO募资金额也集中用于产品研发、产能建设等方面。具体来看,募资拟用于XTR008、XTR006、XTR004、XTR003等核心产品的研发及注册申报;XTR015、XTR024、XTR010、XTR020、XTR021、XTR022、XTR016、XTR017、XTR025等其他候选产品的研发;加强销售及营销能力,提高其产品市场知名度;在京津冀鲁地区建设新生产基地,确保其产品能够及时交付予中国北方地区的客户,从而提高产品可及性,并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以及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先通医药财务数据
财务数据上,2023年和2024年,先通医药营收分别为1023万元及4406万元,同期净亏损为3.092亿元及1.561亿元,研发开支分别为2.97亿元及2.28亿元。按此计算,先通医药过去两年合计亏损超4.6亿元。

先通医药当前收入来源
目前,公司收入来源包括销售货品,主要包括医药产品及放射性核素;许可收入,主要包括公司自Duality Biotherapeutics, Inc所获得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向客户提供的CRO/CDMO服务;以及为一个第三方医药产品提供市场推广服务。2024年贡献最高的是CRO/CDMO服务,收益为2716万元,产品收入贡献最少,仅为374.2万元。

先通医药上市前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方面,先通医药单一最大股东集团作为一组股东(包括员工持股平台以及一致行动人士),于2025年5月23日合共有权行使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7.03%所附之投票权。单一最大股东集团作为一组股东,将不会被视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徐新盛是先通医药的创始人,直接持股11.32%,目前还担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总经理。招股书介绍,徐新盛拥有约30年医药行业经验。在创立先通医药之前,徐新盛于1995年7月至1997年7月在海南三叶制药厂有限公司工作。1997年7月至2005年3月,徐新盛从事医药销售自由职业。2005年3月至2010年7月,徐新盛担任海南先通药业有限公司(海南先通)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