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纪录,崇明东滩保护区环志的这位“小寿星”已活过20岁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7月08日 19:21:19

7月8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今年5月,鸟友在河北省南堡目击到一只红腹滨鹬,它曾在崇明东滩被环志,根据推算其存活时间至少为20年,刷新了东滩保护区环志鸟类回收的最大年龄纪录。另一只被目击的大滨鹬,存活时间至少也有19年。

近期,崇明东滩保护区收到了2025年5月的环志水鸟目击记录,部分鸟类的年龄引人关注。科研人员查询东滩保护区环志记录发现,有12只鸟在2016年之前被环志,其中还有两位“小寿星”。

其一是编码“J0”的红腹滨鹬。2006年4月,崇明东滩环志编码旗标开始应用于环志中。仅一个月之后的5月13日,这只红腹滨鹬在环志时佩戴了编码旗标,记录显示为成鸟。

佩戴编码旗标的红腹滨鹬(并非文中提及的“J0”)。本文图片均为崇明东滩保护区 图

2024年5月14日,有鸟友在南堡看到了“J0”,它当时打破了东滩保护区环志回收的最大年龄纪录。2025年5月12日的同一个地点,它再次被目击,至今佩戴编码旗标已达19年之久。这说明它至少存活有20年,刷新了保护区环志回收的最大年龄纪录。

红腹滨鹬是长途迁徙鸟类,繁殖于北极,越冬于南美、南亚次大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国黄渤海地区是其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停歇地。从越冬地飞到北极繁殖地,红腹滨鹬大约要飞行1万多公里,途经的“加油站”对红腹滨鹬至关重要,2015年红腹滨鹬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列为“近危”物种。

佩戴编码旗标的大滨鹬(并非文中提及的“EH”)

另一个是编码“EH”的大滨鹬。经查询,该个体为保护区科研人员于2007年4月10日环志时佩戴了编码旗标,记录显示为成鸟。至今它佩戴编码旗标已达18年之久,完成了多轮迁徙之旅,存活时间至少为19年,打破了该物种在保护区环志回收的最大年龄纪录(此前记录为17岁的大滨鹬“5L”)。

大滨鹬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在西伯利亚东部繁殖,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越冬。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很多湿地,包括崇明东滩,是大滨鹬迁徙途中的关键迁徙停歇地,对其休息及能量补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