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七月的上海,高温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热度,由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SOPIC)主办的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同时也是全球三大RISC-V峰会之一在上海张江揭幕。这场峰会汇聚了学者专家、企业、研究机构及开源社区代表等从业者们,共同探讨RISC-V生态的最新进展与产业未来。
当前,全球正加速迈入AI驱动的智能时代,由此引发的算力需求激增,对处理器架构的创新与优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RISC-V作为新兴指令集架构,以其开源开放、灵活、低功耗等显著优势,正在成为构建未来算力基础设施中的选择之一,特别是在AI、车载、数据中心等领域的规模应用正加速到来。
上海是国内最早支持推动RISC-V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应用的全覆盖产业链,推动RISC-V在高性能计算、AI算力、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发展。本次峰会落地的浦东张江,正是上海发展RISC-V的重要承载地,也正在成为国内RISC-V生态的核心枢纽。峰会现场,界面新闻了解到,上海开放计算系统研究院(筹)宣告揭牌,同时上海RISC-V生态街区对外发布。
"张江的开放精神与RISC-V架构的开放性高度契合。"该生态街区的运营主体——张江高科董事长刘樱在峰会演讲中表示,未来生态街区将集聚更多RISC-V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人才,促进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助力产业蓬勃发展。
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园首期5万平方米的智能化空间,配置130W/㎡的高功率供电系统,这是张江高科为RISC-V企业准备的“产业社区”。
刘樱提到,生态街区将围绕开放、聚合、超越三大关键词生长。该街区是张江高科规划的“张江集成电路产业生态走廊”的一部分,目标是成为全球RISC-V技术创新应用的承载地和引领者。
一直以来,张江科学城的集成电路产业都处于全国前列,素有“中国硅谷”之称。一级市场流传着一个说法,任何投资机构的“芯”版图都绕不开张江。作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承载区,浦东张江以先进制造工艺、芯片设计及装备零部件三大优势,贡献了上海75%、全国18%的集成电路产值。
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大部分都落地在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包括600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全球芯片设计10强有7家落地产业园。
刘樱强调,在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之际,生态街区将延续"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理念,通过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及即将成立的创新研究院,为RISC-V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支撑。
增长来源于聚合的作用,张江提出端侧牵引、端芯联动战略,以智能终端、智算中心、卫星互联网三大端侧领域为抓手,打造国家战略承载区。刘樱表示,这跟RISC-V规模化应用场景不谋而合,相信在未来端侧领域具有更加巨大潜能。
具体落到RISC-V的产业生态上,上海张江的支持建设将分为三步走。一是将加快端侧导入,拓展应用边界。张江是最早全力支持RISC-V的区域,目前已经尝试在多个应用领域重点突破RISC-V企业,如服务器CPU应用领域有知合计算、算能、芯至、蓝芯算力和RiVAI;工业控制领域有进迭时空、赛昉科技、隼瞻科技;消费电子领域有蓝讯科技、恒玄科技、乐鑫科技等企业。
未来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智算领域、智能汽车、卫星互联网领域,张江都有大量头部企业在此集聚,可以引入端侧企业为RISC-V企业提供更多产业化机会。
生态优势不言而喻,比如公认的英伟达的护城河之一就是其CUDA生态。当前已经入驻生态街区的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正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共建RISC-V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用开放的硬件平台构建开源的软件生态,与国内高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从而推动RISC-V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化落地。
二是推动标准化,形成规模效应。刘樱提到,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推动指令集的标准化建和,“引导产业链的参与者在规范标准之下进行开发,从而增加可互动性,推动RISC-V的大规模适配和应用。”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适配生态和技术支撑。除了创新中心和研究院,张江还布局了芯片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张江实验室、ICRD等核心机构,都聚集在街区周围,未来加上张江可能持续统筹引入的操作系统、编译器、开发者社区等重要的生态伙伴,可以助力RISC-V企业提供更多设备生态和技术支撑。
在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引发的开源浪潮中,上海正在借助其顶尖的科研院校资源、完备的半导体产业链,还有地方的支持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抢占RISC-V产业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