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教高中,“跨学段任教”不可硬跨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8月22日 12:21:15

推动 " 跨学段任教 ",应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系统规划。

▲ 2025 年 8 月 14 日 -15 日,山东临沂市临沭县 2025 年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及小学、初中教师转岗高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在临沂市工业学校举办,该县近 200 名新教师及转岗教师参加培训。图 / 临沂市工业学校宣传官微

新京报社论

小学老师能教高中吗?

据《南方周末》报道,在山东临沂下辖的多个区县,在即将开始的秋季学期,一些老师将离开自己所在的小学或初中,前往高中教书。在学龄人口变化的大背景下,这种情况称为跨学段任教。出于种种原因,不少老师并不愿意调往高中。而对高中学校而言,这些小学和初中老师也并非首选。

记者梳理还发现,不光是山东临沂,目前福建、宁夏、江西、新疆等多地,已发布教师跨学段转岗公告。可见,为解决高中师资短缺的燃眉之急,教师跨学段任教已成为应对学龄人口变化背景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一种积极尝试。

对许多地方教育部门而言,推动跨学段任教,一方面可以消化小学阶段相对过剩的师资,另一方面能够填补初中和高中因学位扩张而产生的师资缺口。然而,从实际执行的情况看,其在落地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凸显了教育资源调配过程中的复杂矛盾。

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模式与高中存在本质差异。小学阶段着重于课堂的趣味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初中则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高中教育则更侧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小学生与高中生在心理特征、行为方式以及交流模式上也有着显著差异。

而从学校角度来看,尽管师资短缺问题亟待解决,但对于转岗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适应性,仍存在一定的顾虑。报道中提及,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的调研结果显示,针对 " 跨学段教学的适应程度 " 问题,在回收的 74 份有效问卷中,没有一个人选 " 非常适应 "。

教师跨学段流动,不仅关乎教师自身,也牵动着学生和家长的心。在他们看来,孩子的学业成绩至关重要,而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是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准。当得知孩子的老师是从小学或初中转岗而来,且教学经验与高中学段不完全匹配时,家长们难免会对这种 " 临阵磨枪 " 式的人员调配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产生怀疑。这种不信任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部分家长可能会选择让孩子转学,给教育秩序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由此可见,简单机械地推动 " 跨学段任教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难题,应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系统规划,完善配套政策。

跨学段教师调配机制,需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在推进教师转岗工作之前,应通过全面的调研和评估,深入了解教师的意愿与能力。对于那些持有高中教师资格证,且在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方面具备一定基础的教师,采取自愿报名与选拔相结合的方式,优先予以转岗考虑。

对于成功转岗的教师,还应提供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培训,助力其迅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要求。同时,构建跨学段教师培训体系,以培养教师切实具备跨学段的教学能力。

地方教育部门还需要做好师资配置的长期规划。一是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关注和指导。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资源过剩的问题,更有助于直接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师资储备制度,依据各地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提前 5 至 10 年规划师资配备,构建灵活的师资储备库。

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保障机制,消除教师对转岗的后顾之忧。对于跨学段流动的教师,应设置适当的过渡期,并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面对学龄人口变化,需要更加科学、长远、人性化的规划。无论是教师流动、小班化教学还是教师培训,都需要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质量保障和教师权益保护。只有真正尊重教育规律和教师专业发展,才能摆脱 " 赶鸭子上架 " 式的尴尬局面,既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又保障教育质量不下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