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职业背债人”

" 大概三个月最多半年,到手 300 万,我们帮你还前三年,之后协助你申请破产,最坏是当老赖,这样风险比较小。" 面对伪装成失业大专生的记者,一名贷款中介如是说。
在不少社交平台的隐秘角落," 一辈子限制高消费换取百万 "" 快速致富 " 这样的广告语像鱼饵一样,等待着急需用钱的鱼儿上钩。
近日,大象新闻记者探访 " 职业背债人 " 及贷款中介,一条通过系统化包装骗取贷款的灰色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 ……
没拿到钱,却背上百万 " 房贷 "
" 他就是一步一步把你拉下去。"46 岁的河南汝阳人郭华,原本在老家矿上打工,失业后在家照顾两名读小学的孩子,以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
2022 年 7 月,他结识了中介人员崔某乐,对方向他介绍了很多 " 成功案例 ",表示征信报告十分 " 干净 " 的郭华,能 " 贷出百十万 "。
他心动了,随即将自己的手机、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交给中介,被包装成了一家建筑劳务公司员工。
郭华全程未亲自操作贷款申请,由中介张某言等人冒充他及其妻子接听金融机构回访电话,最终以自己的名义在线购买了一辆黑色 SUV 轿车,车贷金额 16 万余元。提车后,车辆即被中介开走,郭华再未见过。" 中介田某华说车辆贷款由他来还,不用我操心。但他们还了一部分贷款后都不再还了。我本来是想通过他们办点贷款,没想到贷款没办成,反而让我背负了车贷,车也没有见到。"
在车贷风波还未平息时,郭华再度被中介蛊惑,又申请了房贷。
2023 年 1 月底,郭华配合中介将郑州一套 169 平方米的二手房过户至自己名下,申请了 136 万元房贷。然而这笔款项再次被中介拿走。
郭华偶尔会到贷款买到房子的小区看一眼
随后,中介还试图以他的名义进一步申请 " 房屋装修贷 ",但未成功,又将他包装成企业法人申请企业贷,也未成功。榨干他的信用价值后,郭华被中介 " 抛弃 ",承诺的百万现金始终未兑现,中介办公点也人去楼空。
此前,其他受害者已先报警,警方在调查中联系到了郭华,请他配合案件侦办。最终,崔某乐、田某华等 7 名中介获刑。
几个月前,发放 " 房贷 " 的银行起诉了郭华,线上开庭的结果是败诉。回想起判决书的内容,他记得贷款买的那套房子要被法拍," 但是银行至今也未联系我走法拍程序,我也不知道房子还在不在。"
直到现在,郭华 " 背债 " 的购房贷款还有 132 万多元未还。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能收到银行发来的逾期提示和已产生不良记录的提示短信。这个梦想一夜致富的 " 背债人 ",如今却被百万债务压得喘不过气。
郭华收到银行发来贷款逾期的提醒短信
百万诱饵,中介线上 " 挖掘 " 背债人
近日,记者以 " 客户 " 身份,在社交平台上与多位中介进行沟通。" 不黑没有当逾 "" 你是不是白户 " 这几乎是所有中介的首轮发问。中介将客户的信用等级分为白户、花户和黑户,根据征信 " 干净 " 及贷款情况,白户和花户还能进一步划分为纯白、小白、小花、大花。
在 " 职业背债 " 中,除了信用等级,年龄和学历也是 " 赚钱 " 敲门砖。中介木子 ( 化名 ) 表示,年龄最高 50 岁左右,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学历越高到手金额也越高:第一学历为中专的 " 职业背债人 " 可赚 250 万,大专 300 万左右,研究生则是 600 万。
进一步询问需要哪些资料时,木子发来了一张清单:身份证正反面、10 日内的个人征信、10 日内的大数据、离婚证 ( 如离异 ) 、户口本全页以及一段表示 " 自愿配合贷款 " 的说话、写字视频。
贷款中介发给背债人的资料清单
木子还提醒:" 拍的视频要有气质,看着越有钱越好,成功率越高。" 若条件符合,中介公司会包揽路费与食宿,安排 " 背债人 " 前往邯郸的指定地点进行约半个月的 " 包装 ",期间为其量身定制 " 剧本 ",甚至有可能伪装成企业老板,以公司名义申请贷款。
另一位中介白米 ( 化名 ) 则声称,将会通过转让资产的方式,将记者包装成 " 有钱人 ",然后申请房贷或企业贷,承诺可获利 500 万以上,代价是成为 " 黑户 "。
为了打消 " 职业背债人 " 的顾忌,木子向自称 " 大专 " 学历的记者承诺,可以在 2 至 6 个月内拿到 300 万,并表示前三年会代为还款,之后协助申请破产," 运作得好或许不会变成‘老赖’ "。
木子还透露,如果未来还想继续赚钱,等 " 熟悉了之后 ",可以给记者介绍费或者直接当中介," 中介成交一单能拿 10 万至 20 万 "。
信用破产加刑责,成背债人的注定结局
那么," 包装 " 出来的资料难道不会被银行识破,会不会被抓?面对记者的提问,木子声称所推荐的都是 " 稳妥方法 ",风险大的方法他也不敢弄," 保证不会坐牢,否则我也会连带担责 "。
木子还给记者发了一颗 " 定心丸 ",暗示银行内部有合作伙伴。他表示贷款到位后,到记者手中是 300 万,他作为中介拿几万块钱,剩下一半银行拿走—— " 不然银行的钱,哪是那么容易随便来个人‘包装’一下就借走的?"
记者与中介的聊天截图
记者又以 " 花户 " 身份咨询了另一位中介胡南 ( 化名 ) ,他同样否认有坐牢风险,但坦言 " 不过每天会被电话催债 "。胡南还直接说 " 你不会接受 ",问及缘由,他解释," 职业背债人 " 只能拿到贷款金额的 30%-40%," 你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了,没必要做。"
" 职业背债人 " 签下一纸协议,用自己的身份和未来,为他人扛起巨额债务,换取一笔看似丰厚的 " 快钱 "。这些 " 操作 ",难道真如中介所说的那般 " 安全稳妥 " 吗?
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 " 贷款诈骗罪 " 为关键词检索,得到了 14546 篇相关文书。经过梳理多份判决书,看到 " 职业背债人 " 几乎注定走向相同的结局。
安徽 55 岁的孙某某,小学文化,无业,曾有赌博罪前科。2019 年,经朋友介绍,他明知自己无还款能力,仍前往深圳,被包装成 " 深圳市和泰年酒店有限公司 " 的员工,并通过使用虚假的工作单位、缴纳公积金等证明材料,完美了自己的 " 剧本人设 ",最终从银行骗贷 21 万余元。扣除中介 " 服务费 ",他实际到手 9 万余元,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和消费。最终孙某某因犯贷款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十一个月,缓刑一年五个月,退缴违法所得外,并处罚金二万元。
勿信 " 包装贷款 ",避免成为犯罪帮凶
就职业背债人面临的法律风险,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律师武卓越表示,若使用虚假经营资料、个人学历等材料,配合他人骗取银行贷款,且并无真实贷款目的,则涉嫌骗取贷款罪或贷款诈骗罪。
武卓越指出,无论涉及何种罪名,只要参与虚构事实、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都会存在涉嫌上述犯罪的法律风险。因此,若有人意图借用个人身份信息办理贷款,务必警惕相关风险,避免成为共犯。
" 刑事处罚、民事追偿和信用破产,几乎是每一位职业背债人最终必然面对的‘三重门’。" 武卓表示:" 他们梦想中的 " 快钱 ",实则是卖身契,预售了自己的自由、未来的收入和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信用 "。
值得一提的是,多起案例中,中介基本被另案处理,同样难逃法律制裁。
2022 年 12 月,非法贷款中介翟某某等人,在明知借款人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情况下,通过为其编造虚假的工作单位、住址、伪造社保金缴纳记录的方式,先后骗取两家银行个人信用贷款共 50 万元。贷款到账后,翟某某等人从中抽取贷款金额 60% 左右的佣金。
此外,翟某某等人还采用上述手段,将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人员包装为医药公司、建筑公司等单位职员,以此骗取某银行 " 个人消费贷款 " 共计 1110 万元。2024 年 9 月,法院以贷款诈骗罪判处翟某某等 4 名贷款中介有期徒刑十二年至三年九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三十万元至六万元不等。
本案承办检察官提醒,金融秩序关乎经济安全,社会公众切勿轻信 " 包装贷款 " 等非法中介宣传,避免成为犯罪帮凶;金融机构要严格贷前审
查,加强员工培训,防范 " 职业背债人 " 等风险。
(来源:大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