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洋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考研全攻略:学长学姐亲授秘籍,助你一战成名!

中国海洋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在11月初,你应该已经完成了《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并对所有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此时,你可以开始研读类似《风中劲草》的知识点书籍,我已阅读多次,主要是先理解再着重记忆关键点。一旦完成《风中劲草》,可以入手肖秀荣的8套卷,专注解答选择题,至于大题,如果有空闲时间就尝试练习,没时间就简单浏览一下。听说今年有些大题出自这8套卷,我当时也做了,感觉挺幸运的。接着是《蒋中挺5套卷》,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购买并背诵其中的大题。据说在2016年,它命中了不少大题,但似乎仅限那一年,其他年份的表现平平。最后,最重要的大题参考资料无疑是《肖秀荣四套卷》,无需质疑,就是要熟记于心。这样,你就准备充分,可以信心满满地步入考场了。不必担忧大题部分,大多数考生都是通过背诵来应对的。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尝试其他预测卷,以增加知识面。总的来说,我的政治复习就这样了,祝你们一切顺利!
考研数学方面:
听说今年的数学试题挺有挑战性的,我在复习时主要精力都投入在这方面,最后的效果还算满意。起初,我浏览了一遍教科书,没做课后题目,大约用了一个星期左右,主要是了解整体框架和基础概念。接着,我选择了李正元的复习全书来深入学习,刚开始的确感到有些吃力。对于那些纠结于选李正元还是李永乐书籍的朋友,我想说这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我个人也翻阅过李永乐的书,他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非常棒,全书与真实考试更为接近,很多解题方法都很实用。我认为最好能在暑假前完成全书的学习,我不太倾向于将学习拖延到假期,毕竟需要休息娱乐嘛。(害羞)实际上,时间绝对绰绰有余!我暑假里玩耍了十天,没碰书本,但剩下的时间我完成了1990年至2000年间的全部数学真题。这段时期的真题质量极高,特别是那些证明题,很有思考价值。
到了八月,我又重温了一遍强化班的教材,这对大家来说仅供参考...参加过辅导班的同学在这个阶段复习教材会有很大收获。九月到十月期间,我坚持做完了2000年至2020年的真题,并做好了修正和笔记。十月中旬起,我每周六都会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平日则专注于刷题。我通常一周能解决一本660题,接着做了张8、张4、李正元400题以及市面上的各种模拟试题。或许与一些人不同,我喜欢每天早上做一套模拟题。就这样持续刷题、改正错误、记笔记、分析错题,期间穿插模拟考试和回顾真题,我觉得自己准备得差不多了。我要提醒大家,不要仅凭完成真题就自认为数学功底扎实。我见过太多同学只做真题,一旦得了130分就觉得数学很强,但这其实是一种错觉。近年来的试题相对简单,即使数学基础一般也可能拿到120分以上。然而,今年的数学考试让不少人栽了跟头...所以,希望大家保持谦虚态度!只要保持做题的手感,保证足够的练习量,确保准确性,无论遇到哪种类型的试卷,你都能应对自如!
考研英语方面:
翻译我在3、4月份刚开始准备的时候就买了《拆分与组合翻译法》,看看背背,在后面就没有再专门的复习翻译。我的感觉是,看完一遍后可能会提高一点,可是再多做题长得分也不会很多,不用花太多时间。我是9月开始看王江涛的作文书,然后先看历年真题的作文,有时间我就先自己写然后再看王江涛的解析,时间紧的时候我就直接背,但是我不是通篇全背。我会先把这些历年真题的类型归类,然后积累并背好词好句,等要考试的时候每个类型背了一个模板以及小作文的大致通用模板。其实作文要想拿高分还是重在积累,判卷老师看的卷子多了,你要是只会写模板不会给高分的,平时看到阅读里的好句子也可以积累,在套用模板的同时写出自己的风格。至于前面的完形填空,别花太多时间,性价比太低。每道题分值低,不如阅读题一个2分有价值。也是尽量理清文章逻辑,把转折性的连接词选对,动词形容词副词啥的,我都是凭感觉填。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的本质是关键。管理学不仅仅是关于领导和控制,更是关于如何有效地协调资源,实现组织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决策理论起着核心作用。需深入理解理性决策、有限理性和直觉决策等不同模型,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熟悉并掌握组织行为理论也非常重要。这涉及到个体心理、团队动态以及组织文化等多个层面。要能够分析和预测人的行为,这对未来作为管理者是必不可少的能力。阅读经典案例,参与小组讨论,模拟管理情境,都是提升这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
再者,战略管理的学习需具备全局观和长远视角。了解SWOT分析、PESTLE分析等工具,学会评估内外部环境,制定并执行战略。对市场趋势、行业动态的敏锐洞察也是战略管理的一部分。
运营管理部分则要求理解生产和服务的过程,掌握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和项目管理等知识。这部分理论性强,但与实践紧密相关,凭模拟练习来提高应用技能。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主动学习和实践应用是最有效的。除了课本,广泛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业界报告,关注最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无论是凭案例分析还是模拟练习,都能加深理解和记忆。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很重要,这样帮助巩固知识,及时发现和弥补自有的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