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单亲妈妈倒在出租屋,2岁幼童伴母遗体数日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9月11日 03:13:02

男童被警方发现后送到医院检查身体 受访者供图

今年 8 月,"2 岁男童相伴 28 岁母亲遗体数日被发现 " 的词条登上热搜,孩子孤单无助的背影照片刺痛人心,人们震惊之余也想了解事情的真相。

事情发生后,大河报《看见》记者走访了事发地并采访了死者家属。家属在陆续处置死者郑雨的遗物,她存在的痕迹正在淡去。但死亡的痛感还在亲人的情绪中蔓延,他们在遗物中翻找,试图拼凑郑雨死亡的真相。

卧室中的食物

卧室的残存食物或是孩子的生存支撑

在苍南县钱库镇附近村民的指引下,从一群白墙黑瓦的二层小楼中,记者找到了郑雨的生前居所。一辆两轮电动车和一辆四轮电动车停在门口,村民介绍,两辆车均属于郑雨。当《看见》记者走进郑雨的生前居所,房间内有杂乱的生活痕迹,一楼是生活区,二楼被分隔成两间房,南侧一间被郑雨当成卧室。

郑雨的冰箱

卧室朝南,面积约 10 平方米,床品铺在靠近空调一侧的地上,生活物品堆在墙边。窗户虽然开着,异味仍然弥漫房间,而男童就在这里和母亲的遗体相伴数日。记者注意到,房间里不缺食物,果冻等零食卷在被褥间,还有一个疑似被啃咬过的南瓜。这些,或许是 2 岁孩子在母亲离世后的生存支撑。

没人知道孩子在母亲遗体旁待了多久。泥瓦匠项叔告诉《看见》记者,8 月 17 日白天,一位工友来帮忙时,说了好几次 " 怎么这么臭 ",但是他嗅觉不灵敏,并没有闻到。晚上就来了警车。项叔说,是女子的朋友几天联系不上她过来看,发现女子死亡后报警。

村民告诉《看见》记者,村西一片有百十间老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现在多是老人在住,无人居住的便租出去,因租金便宜,离镇上近,不少附近工厂的外来打工人在此租房。打工人早出晚归,没人察觉这间出租屋里的异常。

事后邻居们回忆,在发现死者之前的三四天曾听见孩子的哭声,却未曾探查。一位邻居告诉《看见》记者,8 月 17 日晚,警方把小孩从楼上抱了出来在他们家洗手间给孩子清洗。小孩上身穿个短袖,下身穿着尿不湿,胀得老大,屎尿弄一身。他妻子给孩子煮了一碗面还打了个鸡蛋,看到小孩没有衣服穿,又骑车去镇上花了几十块钱买了一身衣服。小孩吃了点东西换好衣服后,就被救护车拉走了。

郑雨生前居所

三段感情,三个孩子

郑雨老家村民介绍,她的父母均有智力障碍,长期依靠低保维持生活,她和姐姐均由外婆抚养长大,好在两姐妹智力没有受父母影响。他们一家人多年前和舅舅等亲属搬去了其他乡镇。

成年后的郑雨在三段感情中生下三个孩子。郑雨亲属陈林透露,前两个孩子分别由男方照顾,郑雨带在身边的男童是最小的儿子绵绵,跟她姓郑。" 前面的孩子不给她养,她对这个小儿子很看重,说以后要靠小儿子养老 ",甚至以自杀相威胁争取儿子的抚养权。

陈林说郑雨没有固定收入,生活多靠亲戚接济,生前曾向其透露要看病。郑雨去世后手机上还留有 8000 多元,一部分是亲戚给的看病钱。

在社交平台,郑雨除了分享日常生活和孩子的互动,还多次晒打针视频、分享血压血糖数据,显露身体状况不佳。

8 月 1 日下午 4 点,她发了最后一条开四轮电动车的视频。

家人觉得郑雨不会抛下孩子做傻事,怀疑她死于突发疾病。

最后一次见到郑雨

" 如果知道住处,肯定要去看一下。" 郑雨的姐姐郑丽说妹妹和家人关系不好,不知道她住在哪里。在接到警方电话前,家人都在尝试联系郑雨,而郑丽最后一次见到妹妹是 8 月 5 日,当时其因身体不适情绪不佳," 说要去死了 "。

陈林最后一次和郑雨联系是 8 月 9 日。当天,郑雨打电话说让陈林联系绵绵爸爸把孩子抱走," 说自己会死 "。这不是郑雨第一次有轻生想法。陈林觉得郑雨这么辛苦,马上把孩子养到 3 岁,担心其以后后悔,没有答应,而是劝其好好看病,并答应给她筹钱。后来联系她拿钱,却一直联系不上。

" 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陈林反复说着,他们家属想弄清楚死因,不想郑雨死得不明不白。

在苍南县采访期间,《看见》记者到钱库派出所了解郑雨的死因,工作人员未透露相关情况。此前,苍南县公安局 8 月 19 日发布警情通报,2 岁男童经送医检查身体无碍,被其父亲接走照料,死者死因调查及善后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中。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介绍,法医的尸检工作相对更侧重于确定死亡的直接原因。如果法医仍无法明确死因会在报告中注明 " 死因不明 "。公安机关可能会结合现场勘查、走访调查等其他证据,进一步排查案件性质。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会主动提供尸检报告保障家属知情权,简单的案件会在几周内出具,复杂的可能需要数月。

阿良在朋友圈发布绵绵睡觉的视频

男童父亲:会将孩子抚养长大

如今,绵绵跟着父亲阿良在浙江台州生活。阿良告诉《看见》记者,绵绵已经适应了他和家人的照看,状态很好。阿良和郑雨通过网络相识,没有领结婚证,在 2023 年 2 月郑雨生下孩子后,双方矛盾增多,已经分开一年多。今年 2 月两人最后一次联系,后来阿良发现微信被郑雨拉黑。现在他要抚养 5 个孩子,虽然有压力但是会抚养孩子长大。

8 月 22 日,家人将郑雨火化下葬,阿良带着孩子回了苍南,除了郑雨的亲戚,还有郑雨的二女儿,看起来小小的,有七八岁,抱着母亲的照片。

当天,阿良在朋友圈发文," 我和孩子送你一程,如果我还在台州,每年的清明带孩子来看你 "。

发布男童医院照片的女士告诉《看见》记者,当天在急诊就医时听到了男童的遭遇,因男童和自己孩子年龄相仿便多关注一些,并将对孩子的心疼发布在网络,没想到引发那么多人的关注。

在网络上,该事件引发不少单亲家庭的焦虑,他们对自己的境遇感到焦虑,也担心男童的身心健康。

慢慢复学驿站主理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怿在网络上看到了孩子的新闻,她认为孩子最好由专业儿童心理工作者做一下评估,并提供亲子互动指导。

王怿介绍,2 岁大的孩子处在 " 前语言记忆阶段 ",他的记忆多为感官和情绪性的,而非逻辑性和叙事性。孩子可能不会清晰记住 " 妈妈去世 " 这个事实,但记忆中会留存下当时的氛围、声音(比如哭喊无人回应)、气味(遗体的变化)、身体感受(饥饿、恐惧)。

" 这种‘隐性记忆’可能会影响他未来对安全感的建立,对分离、黑暗、哭泣无人回应等情境可能敏感。" 王怿说," 需要通过稳定的抚养环境、及时回应孩子需求、建立安全依恋来修复这种创伤。"

王怿表示,孩子现阶段不找妈妈可能是孩子处于心理防御状态(回避)或他已经迅速转移依恋对象(父亲、看护人)。她补充,在以后的成长中,孩子可能会反复提出 " 妈妈呢?" 的问题。父亲或监护人应做好准备,不要回避或欺骗,而是逐渐用符合孩子年龄的方式解释。

" 这个孩子很脆弱,但并非注定走向问题,只要有稳定、温暖、持续的照料者,他依然能成长为健康的人。" 王怿说。

郑雨的遭遇并非孤例,现实中,许多单亲母亲因缺乏家庭支持和社会救助,陷入孤立与无助。王怿呼吁,单亲母亲群体需更多社会支持:社区搭建邻里互助网络,提供志愿者陪伴;政策层面可增加单亲家庭补贴、公益托育服务;同时,低成本心理咨询、就业技能培训,帮她们走出孤立无援的境地。

当记者最后一次走进郑雨的出租屋,家人正在清理遗物。

28 岁的生命,就这样在昏暗的老屋里落幕。

如何守护郑雨们的脆弱家庭,是更需要社会关注的长期话题。

(文中郑雨、郑丽、陈林、阿良、绵绵均为化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