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误踩氢氟酸去世,谁该负责?

近日,女子误踩氢氟酸后去世的话题引发全网对危险化学品管控的热议。浙江杭州一网友发文称,其母亲涂某某在杭州余杭闲林中路附近一片闲置空地散步时,不慎接触到废弃氢氟酸,当天下午出现心脏衰竭、呼吸停跳,送入 ICU 后当晚心肺功能衰竭,最终经抢救无效离世。
9 月 15 日,余杭区闲林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证实了这一悲剧。通报显示,2025 年 9 月 9 日,涂某某(女,52 岁)在进入闲林中路附近空地时,不慎接触废弃氢氟酸中毒,送医后经抢救无效于 2025 年 9 月 14 日凌晨不幸身亡。公安机关在接警后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生态环境部门已按规范完成现场无害化处置;街道正在全力推进善后处置工作。目前,事发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氢氟酸是什么?散步路线怎么会藏着剧毒?不少网友直呼可怕,危险化学品竟然轻易暴露在人群能接触的地方,不免令人恐慌。还有网友对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范提出质疑,认为应当对此追溯到底。
据闲林街道办生态环境工作人员最新回应,事发地准备拆迁,可能系拆迁时翻弄出的废弃化学品,目前周边已排查清理。余杭区环境部门人员称,女子不慎踩到装有氢氟酸容器,目前仍在调查该容器来源。事发地辖区派出所表示,涂某某踩到氢氟酸的地点位于余杭区星洲竹影翠庭小区南侧后山上的山间野路,现场氢氟酸装在白色塑料瓶中,来源目前还在调查中,初步判断非恶意投放。事发地的氢氟酸已在此废弃很长时间,无法很快查出结果,建议散步人群注意脚下,后续会继续加强排查。
公开资料显示,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够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甚至可侵蚀人体骨骼,俗称 " 化骨水 "。在《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 版)中,1650 号即为 " 氢氟酸溶液 ",证明该商品确系危险化学品。但是由于氢氟酸的反应活性较高,该溶液在多种工业领域及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不少人家中常备的清洁剂就可能含有这种成分。
那么,法律对于危险化学品有着怎样的管理和处置规定?谁该为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负责?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金作鹏律师的专业解读!
1. 若氢氟酸系他人或者单位储存、运输或处置过程中泄漏或者遗弃所致,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若经查实氢氟酸系因储存、运输或处置不当导致泄漏或遗弃,责任主体可能涉嫌污染环境罪。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表明,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严重残疾、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氢氟酸作为剧毒化学品,不当处置直接导致人员死亡,已经属于特别严重情节。若涉事主体明知拆迁区域存在化学品却未履行清理、警示义务,其主观过错将加重责任认定。同时根据民法典,死者近亲属有权主张医疗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及精神损害赔偿,若涉及企业责任,还应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
随意丢弃氢氟酸还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二条,即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妥善处置其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储存设施以及库存的危险化学品,或者丢弃危险化学品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 5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危险化学品的流通使用该如何监管?如果存在监管失职,该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针对危险化学品流通使用的监管,核心是要构建 " 全流程闭环 " 的安全管控体系,这也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的明确要求。
从生产端看,企业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控制质量;经营环节,经营者应有危化品经营资质,绝不能向无资质的个人或单位销售;运输时必须用专用车辆,司机和押运员要经过专业培训;使用单位更得建章立制,储存设施要符合防爆、防泄漏等安全标准,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应急处置技能等等。
最关键的是废弃环节,根据 " 谁产生、谁负责 " 的原则,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九条表明,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环境保护标准要求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而生态环境部门要对处置全过程进行监督,街道办作为属地管理单位,也得配合排查辖区内的安全隐患——比如案例中的拆迁空地,就需要提前排查是否有遗留的危险化学品,防止公众误触。
如果监管部门或工作人员未履行法定职责,比如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资质审查不严、对运输环节监督不到位,或者对废弃危化品的处置未进行有效巡查,导致发生安全事故,首先要承担行政责任,可能会受到警告、记过、记大过甚至撤职、开除的处分;如果情节特别严重,比如因为玩忽职守导致人员死亡、重大财产损失,就可能构成刑法中的玩忽职守罪或滥用职权罪;另外,如果监管失职给受害人造成损害,受害人及其家属还可以要求国家赔偿。
实践中,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往往是薄弱环节,需要监管部门加强日常巡查和联合执法,尤其是对拆迁、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提前介入,督促责任单位妥善处置遗留危化品,才能从源头上防范此类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