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之外,中美还有很多要谈

中美就妥善解决 TikTok 问题
达成基本框架共识
为期两天的中美经贸会谈 15 日在西班牙马德里落下帷幕。这是双方高层继 5 月在日内瓦、6 月在伦敦和 7 月在斯德哥尔摩之后举行的第四轮高层经贸磋商,与前三轮相比,本次会谈议题更具体、更深入,进一步印证双方经贸会谈已进入深水区,磋商难度更大。
会谈结束后,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中方代表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美双方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 TikTok 问题、减少投资障碍、促进有关经贸合作等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
关于 TikTok 问题,李成钢表示,中国一贯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绝不会以牺牲原则立场、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为代价,寻求达成任何协议。中方将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中资企业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开展技术出口审批。同时,中国政府充分尊重企业意愿,支持企业在符合市场原则基础上,开展平等商业谈判。
在会谈结束后的两天里,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最受关注的提问几乎都围绕马德里经贸会谈展开。面对媒体的密集追问,发言人林剑回应指出,中美双方的沟通渠道是畅通的。在被问及 TikTok 问题时,他强调,关于涉 TikTok 问题,中方已多次阐明原则立场。
此次会谈最大的焦点无疑是 TikTok。中美在这一问题上的拉锯已经持续多年。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水清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指出,前三轮会谈为本次奠定了基础,谈判团队人员基本保持不变,双方对彼此的策略早已熟悉。
杨水清指出,此次最大的突破在于达成了一个框架协议。同时,不涉及核心算法的出售,而是通过托管机制和联合委员会来监管数据与技术的安全。在杨水清看来,这一设计既回应了美方的安全诉求,也为中方坚持的原则划下了底线。
美国为何急着延长禁令?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要求 TikTok 的字节跳动出售该应用程序的期限是 9 月 17 日,特朗普星期二(9 月 16 日)签署行政令,第四次延长对 TikTok 的禁令执行宽限期,延迟 3 个月至 12 月 16 日。
杨水清分析称,美方之所以急于在马德里推动谈判,跟 9 月 17 日的最后期限临近有一定联系。" 他们希望在到期前与中方达成一个框架性安排。而中方坚持的底线十分清晰:核心算法绝不出售,其余部分则可由企业依照市场原则进行商务谈判。"
桌内谈合作,桌外仍施压:
美推 " 次级关税 " 遭驳斥
然而,谈判桌内探讨合作的同时,谈判桌外,美方依旧施压不断。在中美举行马德里会谈之际,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 15 日在接受采访时再次放话,公开要求欧洲对中国和印度加征所谓 " 次级关税 ",理由是阻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他称:" 我们希望欧洲国家现在就尽自己的一份力,如果没有欧洲国家的帮助,我们的行动就不会推进。"
对此,林剑指出,中国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经贸能源合作,正当合法,无可厚非。美方做法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严重破坏国际经贸规则,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事实证明,胁迫施压不得人心,更解决不了问题。
事实上,马德里只是中美经贸博弈的一个阶段。杨水清指出,TikTok 问题只是双方清单中的一环,接下来还有更多关键议题等待磋商。
" 比如,美国以打击芬太尼为由,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 20% 关税,这一措施是否会因中方加强管控而得到调整,将是后续谈判的看点。今年 4 月,美方公布新的关税安排,对中国商品拟加征 34%,其中 10% 已生效,其余 24% 将在 11 月到期前决定是否实施。如何在到期前达成某种协议,避免高关税生效,同样考验双方智慧。"
在杨水清看来,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都是机遇而非威胁。美国企业对于中国近期的反垄断和反补贴调查心存关切,希望在未来谈判中为自身争取更多市场机会;而中方则坚持要求美方为中国资本赴美投资提供公平待遇。可以说,马德里会谈只是打开了一道门,后续博弈的清单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