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战片成以色列“奥斯卡”赢家,以文化部:明年不资助颁奖礼了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9月24日 19:00:22

近日,以色列影坛的最高奖项奥菲尔奖结果出炉,讲述巴勒斯坦人故事的剧情片《大海》(The Sea)意外夺得最高荣誉,在以色列国内引起很大震动。以色列文化部长米基·佐哈尔(Miki Zohar)甚至公开威胁要让电影节没法办下去。

以文化部长批评获奖影片破坏国防军形象

奥菲尔奖得名于以色列著名演员赛伊克·奥菲尔(Shaike Ophir),在2004年更名之前,其正统叫法为以色列电影学院奖,在民间也有以色列奥斯卡奖的称法,一直是该国的最高电影奖项;自1990年诞生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该奖由以色列电影学院的700多名会员集体投票选出,一般安排在每年9月举行颁奖典礼。如无意外,最佳影片得主就将作为以色列送选作品,竞逐下一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

《大海》讲述巴勒斯坦少年想去特拉维夫看海的故事。

今年第36届奥菲尔奖的最佳影片得主《大海》由以色列导演沙伊·卡梅利-波拉克(Shai Carmeli-Pollak)自编自导,讲的是12岁巴勒斯坦农村小孩哈立德想去海边看看的故事。那是学校组织的特拉维夫集体旅行,在那之前,从出生起就生活在约旦河西岸的他,从未见过大海究竟是何种模样。然而,到了军事检查站,以色列士兵宣称哈立德的旅行许可证无效,眼看同学们都欢欢喜喜地坐车上路了,哈立德却无情地遭到遣返。不过,亲眼一见地中海的心愿无比强大,哪怕不识路,也不会说希伯来语,哈立德依然独自踏上了前往大海的旅程,一路上也历经各种坎坷。

《大海》拍摄于2023年,制作成本约相当于400万元人民币,经费来自以色列电影基金会的拨款。在本届奥菲尔奖上,《大海》入围13个奖项,最终赢得最佳影片、剧本、男主角、男配角和配乐五项大奖。

《大海》剧照

不过,奖项一经颁出,就引来以色列文化部长米基·佐哈尔的强烈不满。他在第二天公开发表声明,表示《大海》中有不少针对以色列士兵的负面描绘,展现的是巴勒斯坦人的视角,将以色列和以色列国防军都处理成了负面人物,奥菲尔奖让这么一部电影得到大奖,实属“可耻”。“再没有什么比令人尴尬的奥菲尔奖颁奖典礼更能打以色列公民的脸了,获奖影片以诽谤和虚假的眼光来描绘我们英勇的士兵。他们正在战斗,正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我们。”

为示抗议,他威胁要撤回政府对于奥菲尔奖的经济资助。“以色列公民仍在自掏腰包,为这个只能代表不到百分之一以色列人民的奖项买单。这荒谬的情形即将终结,因为我已决定从2026年开始,这令人生厌的颁奖典礼将不再由纳税人资助。在我的监管下,以色列公民不会再自掏腰包,为这种抹黑我国英勇士兵的颁奖典礼买单。”

同时,他也表示考虑要另起炉灶,办一个新的“以色列奥斯卡”。“以色列电影学院现在不能代表广大的以色列公众,反而成了处于社会边缘的一小撮以色列极端主义人士的发言平台,损害了以色列的社会结构。”

多部反战影片获得提名

在不少人看来,以色列文化部长的威胁完全在意料之中。8月3日奥菲尔奖提名名单公布后,就引来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强烈关注。

那达夫·拉皮德的新作《是的》对以色列政府大加讽刺。

除了《大海》之外,以色列名导那达夫·拉皮德的《是的》(Yes!)也获得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等多项提名。该片的故事背景是当下的以色列,从良知未泯的知识分子角度出发,对当局大加讽刺。另外,导演娜塔莉·布劳恩(Netalie Braun)执导的《氧气》(Oxygen),虽以黎巴嫩和以色列的战争为背景,但呈现的母亲盼望儿子早日退伍归来的故事,同样直指巴以冲突,也被以色列国内右翼人士视为负面宣传。《氧气》也获得了奥菲尔奖最佳影片、女主角、男配角等提名。

《氧气》讲述母亲盼望儿子早日退伍归来的故事。

就在上周奥菲尔奖颁奖典礼举办前的数小时,联合国独立委员会刚发布了以色列正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的报告。颁奖典礼现场,气氛凝重严肃,不少人穿着带有反战标语的黑色服装出席。部分获奖者在致辞时,都强调了对于和平的强烈憧憬,对哈马斯和以色列两方均有所批评。

小演员穆罕默德·加扎维(右)凭借《大海》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凭借《大海》获得最佳男主角奖的13岁小演员穆罕默德·加扎维(Muhammad Gazawi),也在获奖感言中呼吁,祈盼世界各地的儿童都能“过上没有战争的生活”。在片中饰演他父亲的阿拉伯裔以色列演员哈利法·纳图尔(Khalifa Natour)拿到了最佳男配角奖,他本人并未出席颁奖典礼,但委托加扎维宣读了一份声明:“自从以色列军队进入加沙,种族灭绝事件令我深感恐惧。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恐怖的严重程度,此时此刻,其他一切对我来说都变得不再重要,哪怕是电影和戏剧。”

除此之外,当晚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以色列老导演乌里·巴巴什(Uri Barbash),也在致辞中谴责了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所作所为,并呼吁电影同仁团结一致。“我们要团结起来,我们所有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宗教人士和世俗人士。所有人要共同努力,将邪恶从我们挚爱的土地上铲除。生命的神圣和人类的尊严必须不受种族或地域界限的限制。”

稍后,面对文化部长的威胁,主办奥菲尔奖的以色列电影学院也给出官方回应,为《大海》获奖辩护。学院主席阿萨夫·阿米尔(Assaf Amir)表示,该片体现的是对于人类的普遍关怀。“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其主人公——一个渴望看到大海的巴勒斯坦男孩身上。面对我们生活的残酷现实,面对加沙无休止的战争造成的巨大破坏,这样的电影让人感到些许希望。而且,面对以色列政府对以色列电影和文化的攻击,面对海外同行要求抵制我们的呼吁,《大海》的入选是一个强有力的回应:这么一部由以色列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合作完成的阿拉伯语电影能代表以色列参加奥斯卡角逐,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好莱坞电影人签署公开信抵制以色列电影机构

以色列电影学院主席所说的海外同行的抵制,指的是包括艾玛·斯通、哈维尔·巴登、华金·菲尼克斯、奥利维亚·科尔曼、马克·鲁法洛和蒂尔达·斯文顿等好莱坞知名电影人在内的近4000名文化界人士,在上周签署了由“巴勒斯坦电影工作者”组织发起的请愿书,呼吁抵制在加沙“犯下战争罪行”的以色列电影机构。请愿信组织者表示,他们受到上世纪80年代包括斯派克·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等人签署联名公开信,拒绝在实施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放映自己作品的启发。

马克·鲁法洛、艾玛·斯通、哈维尔·巴登、奥利维亚·科尔曼(左起)等好莱坞电影人签署抵制以色列电影机构的联名公开信。

“巴勒斯坦电影工作者”强调,他们的抵制行动并非针对个人,而是针对机构,例如以色列电影公司、电影节等。但他们的立场,也引来了部分以色列电影人的反对,非营利组织“以色列制片人协会之友”称,此次抵制行动“极其错误”。而7月获批易主的派拉蒙影业则是好莱坞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这一做法的。“基于国籍压制个别艺术家,无助于增进理解,也无助于推进和平事业。”派拉蒙影业表示。

以色列电影学院院长阿萨夫·阿米尔也表示,这样的抵制行动,效果适得其反。“我们理解,人们正试图以某种方式来影响加沙战争。不幸的是,我认为这无助于停止战争,反而可能会压制我们的声音。我的意思是,我们以色列电影人也一直在努力工作、抗争,制作一些批判性的电影。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现在也正遭受以色列政府的恶意攻击。”

艾里尔·布隆兹(右)在影片《是的》中。

的确如他所言,就在上周奥菲尔奖颁奖不久之后,《是的》的主演艾里尔·布隆兹(Ariel Bronz)被特拉维夫警方抓走,罪名是涉嫌煽动实施恐怖主义行为,证据则是他两个月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首诗歌。诗歌的主题是冤冤相报的血腥屠杀循环往复,也点名批评了以色列总理。

经过数小时的审讯后,艾里尔·布隆兹重获自由,但条件之一是“必须从网络、个人电脑和我今后出版的书籍中,永久性删除这首诗歌。他们告诉我,如果我把这首诗发给别人的话,就得处以1万以色列新谢克尔(约合2万多元人民币)的罚金”——他在缴纳保释金、恢复自由身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布隆兹表示,过去多年来自己一直以左翼艺术家身份与以色列右翼政府针锋相对,这也并非他第一次遭到拘留;然而,这次被捕的时机让他感到意外。“他们是凌晨四点来到我家的,之前几个小时,我们刚刚办完奥菲尔奖颁奖典礼。几小时后,我就被警察带走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投资创作《大海》的以色列电影基金会的性质属于公共基金,旨在支持本国电影人,无论其政治立场如何。所以,他们也被巴勒斯坦电影工作者标记为以色列政府的同谋,属于抵制对象之一。未来,明显主张和平反战的《大海》如果能在美国上映,为角逐奥斯卡奖而宣传,理论上来说,也会遭到巴勒斯坦电影工作者组织和公开信联署者的抵制与抗议。

也难怪眼下不少左翼的以色列电影人都在为自己抱屈,觉得是两面受敌,里外不是人。“以色列政府根本就不在乎好莱坞明星的意见。对于他们的抵制,以色列政府可能欢迎都还来不及,因为这其实是在惩罚我们这些以色列电影人。”以色列电影学院院长阿萨夫·阿米尔指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