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特展呈现文景之治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9月26日 07:00:21

两千多年前,一段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的黄金岁月,奠定了大汉王朝的巍巍基业,更深刻塑造了此后中国两千余年的治国理念与文明底色。

“文景之治——帝陵深处的盛世图景”大型特展日前在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开幕,共展出各类文物148件(组),其中,西汉鎏金车马器等多件珍品为首次向公众展示。

“文景之治——帝陵深处的盛世图景”展览现场

“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年-前141年)”,上承汉初凋敝,下启汉武雄风,以其“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核心国策,带来了社会经济的显著恢复与发展。它不仅意味着国家府库充盈、百姓家给人足,更关键的是,它确立了一种以“清静无为”为表、以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为里的治理智慧,成为后世屡屡追摹的理想政治典范。

正如秦汉史专家所言:“文景之治的重要性,远超一般意义上的经济繁荣。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意识、有系统地实践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治国范式’,调政府克制、社会自治与经济自由,其‘无为而治’背后的深刻哲理与务实精神,对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具有标杆意义。”

此次特展聚焦汉景帝阳陵、汉文帝霸陵出土文物,展示西汉盛世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成就。

“汉家陵阙”部分以汉景帝阳陵考古发现为切入点,通过瓦当、空心砖等文物,展示汉代帝陵的恢弘气象。“治国之道”部分通过官印、骑兵俑、度量衡、车马器等文物,展现了文景时期政治上的汉承秦制、经济上的与民休息、军事上的秣马厉兵,深刻阐释“文景之治”出现的制度原因。

“盛世华章”部分将家畜、钟磬、金器、舞伎俑、侍女俑、文吏俑等文物分为仓廪实足、礼乐昭彰、风华绝代三个主题,通过简约典雅的器具、风姿绰约的陶俑一展文景时期的艺术生活之美,体现了大汉治世气象。

展出的汉代彩绘侍女俑,被称为“大美”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备受观众热议的“大美”与“小美”,是此次进京的15件国家一级文物中的两件塑衣式彩绘侍女俑,也是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侍女双手环抱腹前,拱手而立,仪态优雅大方。从领口可以看出,侍女里里外外穿了3层衣袍,袖口、领口、衣襟处皆绘有红色、棕色、蓝色锦缘,展现了汉代宫廷服饰的讲究。

“侍女俑身穿汉服,发为堕髻,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汉代服饰之美;另一方面她优雅的微笑所展现出的精神状态,也让我们侧面了解到‘文景之治’时期汉代人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负责人说。

汉代彩绘侍女俑,被称为“小美”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是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建院以来首次联合相关机构在北京举办的大型文物展览,也是该院巡展展出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汉文帝霸陵)出土文物也是首次进京展出,凤鸟纹龙首金花饰、鎏金铜磬架、鎏金天马纹银当卢等罕见瑰宝,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多元与统一的宏大气象。

汉文帝霸陵出土的凤鸟纹龙首金花饰

谈及展览意义,相关秦汉考古专家说:“霸陵和阳陵的考古成果改变了我们对西汉帝陵的认知。以往根据文献记载,人们认为文帝霸陵较为简朴,但近年考古发现显示,其陵墓规制同样体现了帝王气象,只是可能不同于其他帝陵的奢华。”

展出现场的汉代兵马俑

展览现场的汉代陶猪俑

据悉,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所在的大葆台西汉墓遗址本身也是历史的见证。这里是距今两千余年的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及其王后的陵寝遗址,也是新中国首次完整揭示“梓宫、便房、黄肠题凑”汉代高等级葬制的考古发现。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31日。

(本文部分资料据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