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钢十厂里响起钢琴声,这是一封写给长宁的“家书”

红砖钢顶的老厂房内,琴键落下,音符在曾经铸造钢铁的空间里流淌。
9月27日晚,位于上海淮海西路原上钢十厂——这个曾创造多个“中国第一”的工业地标,如今以ROJO艺文空间的新身份,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钢琴超媒体音乐会。
这场名为“遇见之美”的音乐会,是上海市长宁区2025年“最虹桥”嘉年华的重要部分。钢琴家俞湘君以琴声为笔,为这片熟悉的土地书写下一封特殊的“家书”。
俞湘君
俞湘君和舞者
《青铜三部曲》由邵青、秦毅、徐志博共同创作,从当代视角回眸中国的远古神秘文化、古典礼乐文化和世俗曲艺文化。
邵青《金乌扶桑》在琴弦上放置螺栓、蓝胶、金属夹等预制件,借助预制钢琴的特殊音色,与上古神话遥相呼应;秦毅《远古的意识》核心是曾侯乙编钟的采样声,让青铜之声与现代钢琴交织;徐志博的《忆韵》重现京剧文武场中举手投足的瞬间,钢琴家需与自动演奏钢琴搭档配合。
储望华的《茉莉花幻想曲》以上海母亲河为主视角,以脍炙人口的《茉莉花》为主题材料,讲述江南水乡通渠上海的文化记忆。
现场还带来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的多首挪威民歌和农民舞曲,作曲家以速写似的“钢琴小品”,描写了大自然和生活的种种侧影。
一首契合“最虹桥 Xin遇见”活动主题,和AI共创的《Xin遇见》,为音乐会收尾。这是彼岸超媒体工作室利用最新AI音乐模型生成并演绎的定制作品,“我们给它‘喂’活动理念,让它咀嚼、听懂后,转化成音乐语言。”徐志博笑说,最后出来的音乐成果代表了一种大众化选择。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钢琴的旋律与炫目的灯光、动感的影像相互辉映,观众在工业遗址中感受着钢琴与多媒体艺术的交融,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身体。
创作团队将长宁的城市肌理,融入钢琴家身后的每一个影像画面中。为捕捉长宁的灵魂,他们投入了大量心血。新媒体艺术家达彦和小伙伴穿梭于长宁的大街小巷,记录下城市的视觉瞬间。
“我们从白天拍到夜晚,有时候凌晨两三点去扫街,凌晨人少,白天容易堵车,画面不流畅。”达彦骑着自行车,把摄像头架在车头,边骑边拍,还坐在船上捕捉苏州河的韵味。
经过两次拍摄,他们积累了60小时的素材,最终剪辑成50分钟的影像。影像中出现了长宁的多个地标:上生·新所的茑屋、中山公园的大树、华东政法大学的建筑,还有充满烟火气的街景,以及蜿蜒的苏州河。这些熟悉的场景经过超现实处理,与钢琴语汇相互呼应,其中一些被抽象成了线条、光影。
A.F.A上海融侨中心ROJO艺文空间
“上钢十厂有我们从小的美好记忆,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建筑空间里演出,很兴奋。”俞湘君长住长宁,对长宁有很深的感情,“这场音乐会是送给长宁的一封家书、一份礼物。”在老厂房的砖墙间,钢琴声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这场音乐会也是2025年“最虹桥”嘉年华的重要部分。嘉年华以“最虹桥 Xin遇见”为主题,9月-10月将在长宁区的文化场馆、公园绿地、商业载体、网红街区等活力空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商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