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力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浙大航空航天学院力学考研全攻略:从零开始的高分秘籍 & 备考经验大公开

浙江大学力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十月份开始复习,买了《肖秀荣考研政治 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后简称精讲)这本书先于《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后简称纲解)出版,大概五月就出了。我先看的纲解,边看边划,由于其中全是黑色字体且略小,感觉不够突出重点,所以看了一点马原后换成了精讲,边看边做书后真题模拟题以及《肖秀荣考研政治 命题人1000题》。每天大概花一个多小时,看了马原和近代史部分,完成了相应的1000题。然后十一月风中劲草的《冲刺背诵 核心考点》也出来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将知识点列表清晰,可谓浓缩了精华,很多同学拿此书来记忆,我是看两三节书,强记一下然后拿1000题练习,完成了毛概以及思修部分。大概11月中旬的时候开始做1000题第二遍,这时有些题目仍有记忆,有些题目就像是陌生的,但别担心,1000题是用来刷基础的,留个大致的印象即可。后来买了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大致是这个书名),讲当前形策与时事的,可以当小说来看,书后有相应习题,由于知识点太多,如果记忆不太可能,但从后来的考试来看,时事这部分的比重很大,许多考察基础的题目都以时事为引子。最后12月开始做任四、肖八、肖四,这大概是人手一本的,任四肖八我只做了选择,肖四不仅做选择,还背了选择和大题。说来也惭愧,我背书时间太短,最后几天粗略的背了一下《20天20题》,最后一天才开始背肖四,到考试的时候肖四也没背完,考试的时候看到原题只能悔不当初。如果有时间,任四和肖八的马原题也可以看一下思路,马原题我没有练习就上战场了,感谢老师手下留情,主观题给分比我想象中好。如果再来一次,我想流程大概是,先过一遍纲解,辅以1000题练习,然后看形策配着第二遍1000题,完成任四肖八的选择加看马原大题,最后背诵20天20题,和最为关键的肖四,建议大家无论如何也要把肖四的大题拿下,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腹有肖四答题才能应对自如。
考研数学方面:
满分为150分,数学对于考研的成功至关重要,堪称决定性因素。许多我的同窗就是因为数学得分不足,以至于总成绩无法达标,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因此,你需要在这门学科上下大功夫。我从三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数学,首先研读的是高等数学教材,并且完成了所有的课后习题,仔细审视了每个定理的证明。初次学习的重点是掌握课本中的定理和公式,基础题目能做就行,不必过分深入,留待第二次复习时再详细探究,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时间。第一次复习时,记笔记并不是必需的。大约在暑期来临前,我完成了第一轮学习,接着用一个月的时间巩固知识点,随后专注于专项练习和提升,不断重复做历年真题。最终的成绩让我感到非常满意。数学虽然概念不复杂,但需要灵活运用,且对精确度要求极高。毕竟,在备考后期,细心程度可能是决胜的关键。
考研英语方面:
众所周知,英语阅读是解题的关键,而我当时因为紧张导致阅读难以进行。不过还好,我对语言的感觉还在,尽管完形填空可能错误颇多,但由于其分值不高,最终成绩还算过得去。对于英语复习,我的策略是记忆词汇、演练真题和撰写作文。在复习初期,我与许多同学一样,坚决每天背诵图书馆借来的单词书中的几页,并利用扇贝单词应用抓住间隙时间学习。无论重复多少次,词汇的记忆都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习惯需要持续保持。大约从六月起,我开始着手做历年真题,不断重复练习,多次分析并解决问题。我选用的是张剑的英语黄皮书,其中包含的阅读理解80篇和150篇我也购买了,尽管最终未能全部完成。总的来说,考试前要确保手感不减。最后两个月,我开始专注于作文,将作文分解成9个部分,按照各个部分的模板填充内容,最终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之一,它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原因,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在浙大的课程中,它更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理解基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理论力学中的每一个定理、定律都有其物理意义,比如牛顿第二定律不只是一个公式F=ma,它揭示的是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只有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理论力学的问题通常需凭数学工具来解决,如矢量运算、微积分等。例如,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需熟练运用拉格朗日方程或哈密顿方程。扎实的数学基础对学习理论力学至关重要。
再者,重视实践环节。理论力学的应用广泛,如航天器轨道计算、机械结构设计等。凭做题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建议大家多做一些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关注一些实际工程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复习,及时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长期记忆和深入理解非常有帮助。遇到难题不要怕,试着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或者与同学讨论,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启示。
保持耐心和毅力。理论力学的学习过程可能会有些枯燥,但每一次理解和掌握一个新的概念,都是一次思维的飞跃。只要持之以恒,必定能在理论力学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有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