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同济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复习中,冲刺阶段尤为关键,我想分享一下这个阶段的心得。针对最后的三十多天(十二月),我推荐以下资料:《肖.讲真题》、《肖4套卷》以及《肖.时政》。这个时期的核心目标就是全力以赴,直指政治考试的关键点。你可以开始做《肖.讲真题》过去五年的真题,侧重于选择题,以了解其出题模式。对于主观题,尝试列出你的答案和关键词。不过,最关键的部分是后面的解析,你应该深入理解老师如何分析问题和组织答案,并做好笔记。政治的大题目,一旦偏离主题,就算长篇大论也只能得到微不足道的分数,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地区,更是如此。因此,掌握正确的答题策略至关重要!对于《肖.4套卷》,可参照《肖8》的处理方式。顺便提一句,我只背诵了肖四和肖八的主观题,没有看其他任何材料,甚至购买的辅助教材也被搁置了。肖教授的预测准确度极高,除了一个开放式问题,其余大题基本都被命中,所以选择合适的导师和资料真的非常关键。总的来说,我在政治上的投入时间大约为100天,初期每天1.5到2小时,强化期1.5到2.5小时,冲刺期则增加到2到3小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分数,这与我的学习策略、方向和方法紧密相关。至于时政部分,可以参考《肖8》、《肖4》中的时政题目及额外补充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考研初期选择的数学教材就是《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基本,拿着教材来打基础,学习知识点、各种定理、各种公式。课后习题都要亲手做。复习和考试的范围参看教育部出的《大纲解析》。在这里,我想着重说下概率论,说实话大学时学的时候感觉挺简单的,其实这部分在考研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数理统计那一块。数学的话如果大家想拿高分推荐从基础开始自己总结方法和套路,比如极限求解的两大核心要点、表格速解积分问题等,这些东西都很实用,而且在市面上没有别人能讲。而且每一道题都要做到最后,不要一看会就不做了。这是我血淋淋的教训。我之所以再来一年就是忽视了这一点。
考研英语方面:
寒假前一直在看何凯文1575,将单词下例句里的单词不会的都查出,摘录在笔记本上,寒假后到三月底刷朱伟的恋练有词。三月后开始早上背诵单词,白天全天到晚上都在看专业课。五月份开始早上背单词下午做真题,主要做阅读理解,说实话一开始做内心是崩溃的,因为阅读理解一般出错率保持在百分之80左右,就是一篇阅读理解五个题对四个,四个对三个左右,这时候我就不再单独拿单词书背单词了,主要是拿张剑的黄皮书刷真题刷单词。黄皮书的阅读理解分布是左边是英语全文,右边是中文译文,我就对着中文翻译将原文中的英语单词标出,还有重点记的是黄皮书每篇阅读后的注释。第一遍阅读做完是暑假开学前。没有认真分析阅读出错的原因,因为觉得主要原因在于不认识单词不懂单词在原文中的意思,长句读不下来,往往是读到后半段前半段的意思就忘了。所以这一遍做的目的主要是体验真题,积累单词、短语。第二遍刷真题是在暑假,有了前两个月的积累,这一遍效果有好很多,最起码每篇阅读错得没有那么多了,少的错两个,多的错三个。有进步总归是好的,我仍在坚持从真题里背单词、短语。第二遍结束是七月中旬,第三遍是从九月到十月,这一遍我开始认真总结出错原因,分析出题思路,但是还是没有动手整理错题和单词,还是重复记单词,读阅读理解原文。第四遍是十一月,这一遍每天下午按照考场的题量,做至少四篇阅读并完成改错,整理仍然不会的单词,第二天早上,首先复习昨天整理的内容,下午继续做题、整理。十二月,阅读仍坚持在做,作文加大力度,认真看了历年真题的作文,试着自己写,但发现语料很不足,于是买作文预测书,参照何凯文英语作文冲刺讲义,认真准备写了十篇左右,开始重点背诵。此时,单词、短语都在重点背诵自己整理到笔记上的内容。说实话,模拟题我并没有做很多。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学科,它涉及到决策理论、组织行为、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多个领域。对每个主题,理解其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要明白什么是管理者,管理的目标是什么,以及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这些基础理论是构建整个知识框架的基石。
深入理解和应用管理理论是得分的关键。比如,SWOT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不仅要知道它的定义,更要懂得如何在实际案例中运用。同样,了解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都需结合实例进行解析和讨论。
再者,管理学概论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考核方式。阅读并分析各类企业管理案例,能够帮助提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从管理者、员工、消费者或社会的角度,将有助于在考试中提出全面有深度的观点。
至于学习方法,我推荐以下几点:一是系统学习,建立自有的知识体系,用思维导图等方式整理知识点;二是定期复习,避免遗忘曲线的影响;三是参与讨论,是小组讨论,也是在线论坛交流,这样能深化理解,拓宽视野;四是实践应用,尽量寻找机会参与到实际的项目或活动中,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