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一项高效的学科,意味着只需投入适度的时间就能取得可观的成绩。我在前一年的7月份开始复习,初接触可能会觉得困惑,但后续的复习能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大致每天用半小时精读了两次暑期课程的笔记。10月份起,我开始做1000题,直到11月中旬完成了第一轮半的练习。随着肖八的发布,考虑到其浓缩的精髓和紧迫的时间,我没再重做1000题,而是直接专注在肖八的选择题上。(我没有准备大题)肖八的选择题至关重要!每次做完一套,我会记下那些不熟悉的知识点,利用闲暇如饭后的时间温习。我发现这种频繁回顾的方法非常有效!起初,我平均会错五六个题目,得分通常在30以上,但到了第四套,我已经稳定在40分以上。12月初,肖四问世,这也是必背内容!肖老先生历年几乎能猜中三题左右!肖四的大题答案繁杂,需要自行整理。一开始,我用大约一个半小时来记忆两道题,熟练后,这个时间缩短到35分钟。然而,由于时间限制,我只背诵了一遍,看到周围有人背了两三遍甚至包括肖八的同学和男朋友,我感到相当紧张!不过,考试时我发现大题的答案可以自由发挥,结合材料和自己的记忆组织答案。因此,不必过于担忧大题,关键是做好选择题,尤其是每题两分的多选题,去年的多选题难度可不小!
考研数学方面:
过去的真题应至少练习三次,从2005年开始,因为早期的题目对当前的参考意义不大。自行组织模拟考试,严格控制时间,完成后自我核对答案并评分,避免查看详细的解析。对于错误的题目,先尝试独立解决,如果依然困难再去查阅解析。将错题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并确保在复习阶段经常翻阅。在九月至十月间,用一个月的时间攻克李永乐的660题,首次完成后,立即重做错题并整理到一个新的笔记本中。
考研英语方面:
张剑的历年英语真题解析,也就是俗称的黄宝书。如果你也是处于想把英语拾起来找点感觉的话,那我推荐你需要找一本不是很难的阅读资料,不需要太深究,做一做,看看答案,但是一定要看一下解析,看一下错误原因。我当时是用的考试虫的阅读,他每个单元有四篇阅读,一篇新题型,前3篇阅读都是简单类,最后一篇是较难。也谈不上好还是不好,就只是一个练手的过渡期。我在八月份的时候开始做的真题,是从1991年开始做的吧,也算是那2000年之前的当练手,毕竟他比市面上的资料靠谱。先是做一遍,看一下正确率,然后带着看一下错误选项的原因。然后一直做到了2002年。然后就是倒回去做第二遍。我的过程是这样的,一句句翻译,自己现在原文上面可是大略的写一下意思,然后对照标准翻译,在订正。这个过程其实挺耗时间的,但是有它的好处。在才开始翻译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句序什么的甚为痛苦,可是静下心来,翻个几年,你将会有大收获。还能练翻译,就不需要特地挪时间练翻译了。我在把1992-2002翻了一遍之后,再去做2003-2008,过程和上面一样,可是明显在翻译的时候容易多了,特别是到2005年之后,几乎不用怎么多写,只需要把一些长难句写粗来,而且翻译的正确率上去了,做阅读看答案也好理解多了。我是特地留了最后三年没做,想要最后一个月测评的。这一遍做完,你会发现第一遍做的答案自己完全没有印象,所以放心大胆的做真题吧。在第二遍的时候,还有一个大任务就是分析题目,正确选项为什么正确,错误选项为什么错误,是什么错误。同时也要分析文章结构,分几段,每一段主要讲什么。这一遍做完后,就开始做第三遍,文章大略看一下就很容易有框架了,继续做。其实,要是认认真真每天进行这些工作,在加上背单词,其实做完这些的时候时间不是很多了。所以早点做真题是没有关系的!最后一遍我就是读真题,大声读粗来,一边读一边想着文章结构,就会有很大的阅读的感觉。最后一点就是,在最后一个多月主攻作文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放掉阅读,因为那个时候怎么的怎么的对真题也比较熟了,再不济每天也得读个一两年的真题。我的这个准备过程是比较耗费心力且短期没什么华丽提升的,但是从身边同学和我的准备和最后分数来看,还是有点效果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的选、企业的生产决策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问题。这两部分都需深入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例如供求关系、边际效用、市场均衡、GDP、失业率等。
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对每个理论,尝试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凭实例来加深印象。比如,你想象自己是一个企业主,如何按市场需求和成本做出生产决策,或者你是一个政策制定者,如何凭调整利率影响经济活动。
数学工具的应用是经济学的一大特色。你需熟悉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工具解决经济问题。例如,需求弹性的计算,或是使用最大化利润的条件推导企业的供给曲线。
再者,案例分析也是备考的重要环节。阅读最新的经济研究报告,分析实际经济现象,这不仅能帮助你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也能训练批判思考能力。历年真题的练习也不可忽视,它们往往反映了学校的出题风格和重点。
持续的学习和复习是关键。我建议定期回顾笔记,整理思维导图,以便于系统化记忆。积极参与讨论或找同学一起学习,互相答疑解惑,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