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师大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信赖肖秀荣系列教材,加上《风中劲草》与考前的《临门一脚》、肖四、任四及20天20题,政治学习以肖秀荣为首选,其效果显而易见。然而,《1000题》注重基础知识,《风中劲草》则属进阶读物,两者并重是关键,若能将这两本书的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应对考试时单选和多选至少可确保40分(本人高中理科出身,缺乏政治理论基础,本次考试客观题得了39分,但主观题仅得33分,略低于期望)。
政治科目的特点是投入较少,回报较高,但大量投入并不一定保证高分。因此,初期应通过阅读书籍了解内容,大纲公布后每日坚持两个小时的选择题训练就足够了。到了最后一个月,大家通常会挑选肖四、任四和20天20题来冲刺,其中肖四是强烈推荐的,堪称行业典范。任四可能包含较多过往试题,20天20题可作为参考,如果时间充裕,也可尝试其他名师的练习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复习数学的。我的学习策略是每学完一章课本内容,就完成相应章节的全书练习,包括例子和习题,但课本中的习题我就跳过了,因为它们的价值不大,而例子还是值得一看的。我采用的是二李的全书,这是一本经典的教材,由于历年数学考试的大纲变化微乎其微,所以使用上一年的版本也是完全可以的,这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并无硬性规定。接下来谈谈复习的具体细节,这方面肯定存在不同的看法。我个人并不建议花大量时间系统地研读课本,尤其是不必全部做完课后题目。我认为,在看全书的过程中查阅课本更为有效,因为课本上的知识较为分散,条理可能不够清晰,综合性也不算高(并非难以理解)。有些内容相对于考研来说可能过于偏僻,你在课本习题中纠结的问题,可能在实际考试中并不会出现。因此,我认为把太多精力投入系统阅读课本不太划算。至于复习顺序,我建议按照这样的步骤:全书→全书总结→历年真题→第二次做真题并同步总结→400题同时也进行总结。
考研英语方面:
暑假前夕,我曾尝试过背诵词汇,使用的是绿色封面的书籍,每天设定目标为两章节,大约花费半小时。然而,我发现效果不佳,这些单词记忆总是难以持久。我通常在结束专业课程学习后挤出时间来背单词,往往无法按时完成。假期中,由于在家复习,我发现看书相当困难,于是背单词成了最轻松的任务。我严谨地按照每天400个单词的标准去背诵,偶尔会中断。就这样,我在8月1日顺利完成了考研所有单词的记忆,虽然表面上只过了一遍,但由于反复练习,实际上可能已背诵了四五遍之多。接下来,我开始做张剑出版的黄皮书基础版。当词汇量足够时,阅读文章便显得游刃有余。不过,后来意识到基础版对我来说略显冗长,但我已经做了很多了。于是转向珍藏版,每天坚持做两三篇。令我惊讶的是,这两本书包含了1994年至2013年的真题!我竟然以这种方式消耗了宝贵的真题资源,几乎快要全部做完,真是浪费!对此我深感后悔,我想应该没有人会像我这样吧,明明目录上已经明确标注了。于是我果断放弃了真题,转而选择150篇作为练习材料。我计划每天完成四篇文章,但始终未能如愿,通常晚上草草地做两篇,错误率还很高。这150篇与真题的感觉不同,题目设置偏颇!因此,我要提醒学弟学妹们,150篇可做可不做,如果时间紧张,建议不要做,确实质量欠佳。就这么拖延着,时间已经进入了九月份,你们可以想象我的进度有多么缓慢。那时,我对完形填空一无所知,对于阅读后的新题型究竟是填充句子还是排序,以及作文部分,我都还没开始准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国际商务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国际贸易理论、跨国公司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等。每一个领域的核心概念都是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础。例如,理解比较优势、完全竞争市场、外汇汇率的决定因素等经济学基础知识,以及了解全球供应链管理和跨文化沟通的实践应用。
关注全球经济动态。国际商务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实际问题的解决。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如全球化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等,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阅读《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权威媒体,提高分析能力和视野。
再者,案例分析是提升理解力的有效方式。凭对具体企业的跨国运营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你看到理论如何在实践中落地。比如,分析星巴克或华为这样的跨国公司在不同市场的战略调整,或者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
强化计算能力也很重要。国际商务中的许多问题涉及到定量分析,如汇率波动的影响、国际贸易模型的计算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统计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你熟练运用这些工具。
不要忽视语言的学习。无论是英文文献的阅读,还是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好的英语水平都将极大地帮助你在国际商务领域中脱颖出。尝试阅读原版教材,参加英语讨论小组,提升双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