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国际组织创新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每天看一两章大纲解析,然后是风中劲草(前两个我经常颠倒顺序),然后去做1000题,对照答案,然后看大纲解析的出处,这样我感觉我自己就记住和理解了大部分,当然还有一些重点题需要好好分析理解的,主要是马原的,毛概也有一些。一开始基础复习不用担心主观题的事情,以选择题的角度考虑知识点就行了。临近考试,我一般都是做一年的真题,然后看后面解释,两相比照,就知道自己哪里没到位了(而且此书有个知识点提纲表格,还不错,有些重难点解析,我看了很多遍),最后是模拟卷的问题,熟知的模拟卷有任汝芬,肖秀荣8套卷和最后的4套卷等,后来我发现任汝芬质量有些低,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放弃了,只买了4套卷,认真做了做。最后临考的时候,狂背卷子上的主观题就对了,今年押中的不少。真心建议,真题很重要,四套卷很好。另外,肖秀荣八套卷,经典!选择题认真做,大题看思路,看熟练即可不用背。
考研数学方面:
去年3月份开始买了几本经典教材:同济大学的高数,清华居余马的线代,浙大的概率统计以及配套的课后题辅导册。复习方法是按章节看,边看边抄概念、公式,并且准备个本子做课后题,不懂的或不会的就摘到笔记本(抄概念的本子)上,当然做题的本子和笔记本分开。这一阶段大概花费了2个半月左右。接着就开始做《660题》,其实没有做完,只做了选择的全部和填空的一半左右吧。先提醒一下哈,做这一部分比较折磨人,因为错误率会非常的高,但要经受得住考验,毕竟这才刚刚开始。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忘掉了,但是浏览之前做过的笔记就会很快拾起。6月初到月底我停下了考研复习,准备学校的期末考试。之后7月初回家买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并且每天花至少4个小时,注意一些概念的表述和灵活运用,大约20多天过完了一遍——注意要认真浏览和做题,有感想可以在旁边标注。8月15号从家里回到学校,这个时候大概到了第二遍的高数部分还未结束吧,不过这一次过线代时就着重现代讲义上的内容了。大家可以从看课本时总结的规律性的东西标注在空白处,这样以后看会更加方便。大概到九月初的样子第二遍全书也复习完了。其实这个时候有了之前看课本做课后题的基础,看全书并不是一件吃力的事情,但知识点多,全书必须全程看,之后的看书过程可能就更顺畅,只是着重记忆一些薄弱环节,全书上的题也可只做自己标注的部分(错题或不会的地方)。10月1号国庆几天我开始做2002年以来(留下最近两年的别做)的数学真题(陈文灯版的,因为是卷子的形式,所以会比较有感觉),会有很多不会的,一般早上做题下午对答案的样子。11月初我开始做400题,一天一套,上午做,下午对答案,这个过程更打击人,但更能发现薄弱环节。10天搞定。做题方法:拿一张白纸,中间划竖线,可以左边留宽一些用来做题,右边用来修改、对答案。对答案时一定要先看答案思路,清楚后把答案迅速抄到右边空处,要边思索边抄写,思路要敏捷。400题我初做只能在100分上下,但千万不要放弃,这是查缺补漏的好时机。然后的几天迅速浏览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当然要亲笔做),之前的做真题卷子就已经有了基础,所以这个过程会非常快,有明确思路的题目可以只看答题思路,大题争取自己动手算,这个时候(在之前的课本、全书、660题、400题的基础上)做题速度已经相当快了,当然准确是第一位的。你会觉得考得无非是这些重点,而老李的真题汇编就能将重点一网打尽。这个时候复习全书只是随手翻翻,将重点、薄弱点什么的折个脚,这时会发现重点难点已经不多了。《超越135》可以随手翻翻,我是没有看完。花上20天再整理一下《660》上的错题,大概有十几页的A4纸吧,中间划竖线的那种。这个过程依旧比较麻烦,还是整理思路和知识点的重复记忆,到最后就看这些错题就好了。有些人还买了《5+3》,我没买,最后只是看了做过的真题错题和660上的错题,最后两天做真题,那叫个简单呀,大概能到145以上了。但这还不是最终成绩,所以依旧要淡定。到了考场就会发现,考场上做题和平时完全是两个概念,那种状态会很不一样,速度会大大降低,所以平时的做题速度一定要提上去,说白了就是知识一定要掌握很牢。总体而言,我的复习过程大体有这样三个大块:夯实基础(总结概念定理公式,做课后题,归纳错题和重点题;适当做《660题》);复习全书(认真仔细看,不留死角,扫荡式做课后题并做标注);跳跃提升(真题、660题归纳总结、400题、超越135的高数和概率)
考研英语方面:
楼主的英语复习起来也比较费劲儿。英语的话,我建议底子好的同学可以看看单词就上真题,底子跟我一样的就先看看长难句。单词书可以用红宝书,恋恋有词都行。一天两个单元,背单词一定要每天都要坚持,而且要温故知新,一开始很痛苦,到了后期就会好多啦。再说真题,我是六月份开始做真题的(插一句,真题是最好的资料,甭做什么模拟题,都扯淡),真题的话,可以用张剑黄皮书,也可以用何凯文的,一开始做真题只做阅读,从97年开始,每天下午两篇阅读,认真看完解析,把生词标注。真题的阅读部分我一共做了四遍,第一遍很痛苦,第二遍你要用一本全新的真题,再做一遍,这次还要认真看解析,分析长难句,分析每一个选项,错在哪儿为啥错,一定要仔仔细细还原到原文。第三遍,做完题,拿出一张白纸,全文翻译,不要翻解析。完事儿之后再跟解析对比。第三遍做阅读的时候就可以带上别的题型一起刷了。第四遍,这时候你要做到以下几点:没有一个单词我不认识,没有一句话我分析不出来结构,没有一个选项我说不出所以然来!要是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就能上考场了。临考之前几天拿出没做过的去年和前年的真题,掐时间做,模拟考试。混个手熟。至于英语作文,我是从十一月份就开始背的,用的王江涛,可是特么背了忘忘了背到最后也才背了二十篇…不过也够用…考场上英语时间很充足,稳住,背下的就往上写!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运筹学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基础,它主要研究如何优化决策过程,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其核心概念至关重要。例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流理论等,这些都是运筹学的基本工具。对这些理论,你需深入理解它们的原理,并凭大量实例来巩固和应用。
熟练运用运筹学软件如Lindo、GAMS等进行模型构建和求解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工具能够帮助快速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也需注意,理解和分析求解结果同样重要,这需你具备好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再者,案例分析是运筹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你寻找一些经典的商业或工程案例,尝试用运筹学的方法去解决,这将极大地提升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运输问题、库存控制、项目调度等问题,都运用运筹学的理论进行建模。
持续的练习是提高运筹学成绩的关键。无论是教材上的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需反复做、反复思考。每次做题都要尽量独立完成,再对比答案,理解解题思路和步骤,这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团队讨论和交流也很有益。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也能从他人的角度获得新的视角和解题思路。可能的话,找一位导师或者参加学习小组,他们的指导和建议会非常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