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锐评:“起花名”远不如“练硬功”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10月03日 16:09:18

《人民日报海外版》9月19日报道,近日,河北一家三甲医院新设“浑身不得劲门诊”,然而挂牌不到5天,这个门诊就被叫停。院方解释称,该门诊因“名称不合规范”而临时取消,后续安排需请示上级主管部门。此事一出,引发网友对医疗机构门诊命名规范性问题的讨论。

“浑身不得劲”,这种说法十分模糊,患者如何确定该不该挂这个号?盲目去了,不过是浪费医疗资源。

医疗机构的职能是“治病救人”,要是把门诊名字当成吸引人的道具,看似热闹,实则是搞“花架子”,中看不中用,还违背了医疗的公益性原则,对百姓的健康并无裨益。像“消化内科门诊”“骨科门诊”等名字,一目了然,人民群众一看便知“胃疼找消化内科,腿疼找骨科”。

“解决病痛”是根本,“患者口碑”是标准,坚持“救死扶伤”的初心,才是医疗行业最本真的样子。然而,有的医疗机构患上“网红病”,把门诊名字当成“流量密码”。例如,“男题门诊”“基因逆龄门诊”“生命能量修复门诊”等,听起来神乎其神,仔细一问,啥也说不清楚。说白了,这就是医疗服务市场化走偏了。有的机构把“营销”看得比“诊疗”还重,用“高端概念”掩盖自己诊疗能力不足,把患者当成“流量变现”的对象。更可怕的是,这种乱象不仅可能误导患者,让其耽误治疗,还会造成新的“看病难”问题。人民群众在这些花里胡哨的门诊名字里晕头转向,医疗资源本来就紧张,这下更被浪费,最后损害的是整个医疗体系的公信力。

乱象须治,歪风必纠。今年8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医疗机构应当遵循依法合规、科学规范、清晰准确的原则进行门诊命名”“不得使用模糊、笼统或容易混淆的名称;不得使用可能产生歧义或误导患者的名称;不得使用利用谐音、形容词等暗示疗效的名称”。这不是简单的“命名规范”,而是国家推进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公共医疗公益性的重要一步。从整治医疗广告虚假宣传,到规范民营医院诊疗行为,再到明确门诊命名标准,这一系列举措是为了筑牢医疗服务的秩序防线。

治理“网红门诊”乱象,需疏堵结合。国家要压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执行力度,明确医疗行业专业词汇的负面清单,杜绝使用“童颜针”“少女针”等类似命名方式;行业协会要制定特色门诊命名指引,界定规范表述的标准;社会层面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媒体、患者群体共同监督,让通过网红式命名博取流量这一乱象无处藏身。

医疗行业的口碑,不是靠名字“喊”出来的,而是靠医术“练”出来的。与其在名字上动歪脑筋,不如把心思放在提升诊疗水平、优化服务质量上。要完善门诊指引标识,在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公示诊疗范围,让人民群众看得懂、找得对。加强医生队伍建设,用精准诊疗赢得患者信任,才是长久之计。对于患者而言,需理性看待门诊名字,关注医疗机构的实际诊疗能力,别被“概念营销”所蒙蔽。

门诊名字是医疗服务的“第一张名片”,不仅关系到就医效率,更考验着医疗行业对初心的坚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每一家医疗机构都得守住“治病救人”的根本,每一项医疗政策都需擦亮“民生为本”的底色。当所有医疗机构都能把“起花名”的精力用到“练硬功”上,当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回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本质上,患者的就医获得感才会更足,医患信任的基石才会更牢,健康中国建设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