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中国经济核心议题,读懂“钟才文”四连评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10月03日 18:15:21

在新中国迎来76周年华诞之际,《人民日报》从9月30日起连续四天刊发“钟才文”的署名评论,聚焦中国经济这一核心议题,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权威解读,凝聚社会共识,指引未来发展方向。

这一组评论文章被统率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栏目之下,均发表于《人民日报》要闻版,有的篇目还发表于头版,可见《人民日报》对系列评论的重视。

尽管目前国内正处于国庆中秋双节8天长假期,这组“钟才文”专论还是引发了国内外舆论场的高度关注。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发展压力的加大,关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出现分化。科学客观看待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既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直接关系全社会的信心,要高度重视,形成共识。

纵观四篇“钟才文”评论,既有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阐释,也有对未来机遇的细致梳理,构成了一个从“为何能”到“何处去”的完整逻辑链条,系统回答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中国经济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面对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世纪疫情叠加世界经济衰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经济如何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又怎样走出了一条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的稳健发展之路?

发表于9月30日的首篇评论《从全球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经济的跨越与蝶变》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经济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的稳健发展之路,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和蝶变。

中国经济长期稳定有内在逻辑

“十四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在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后,先后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这么大的经济体量,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发展,怎么做到的?

发表于10月1日的评论《深刻认识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系统回答了这一问题。评论总结了支撑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六大要素:坚持党的领导;理论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战略规划引领和有效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超大规模市场和创新驱动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抵御风浪的“稳定锚”和持续前进的“动力源”。

中国经济发展态势未来可期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如何?评论直面了这一问题。

10月2日的评论《科学客观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直面我国经济形势中的分化,指出看经济要坚持两点论,用好辩证法。总的看,我国经济形有分化、势在向好、未来可期。

评论指出,产业转型升级不是一个齐头并进的过程,不是“齐步走”,而是有快有慢、有先有后,不同区域、行业、群体会出现分化,宏观数据同部分微观主体感受会有“温差”。对此,我们要全面看待,不能因为部分经营主体感受不好就否定整体经济形势,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我们要通过改革发力、政策给力,着力缩小“温差”,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发展红利。

前景有支撑,潜力在释放。展望未来,在科技、劳动力、资本等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很大潜力。评论最后指出,最重要的是,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能够确保我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含重大机遇

当前,国际国内有一些声音认为,在中国,投资和发展已经过了黄金阶段,机会变少。10月3日“钟才文”的评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含重大机遇》则明确驳斥了这样的观点,指出中国从不缺乏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蕴含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与人才红利、消费扩容升级、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市更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六大机遇,将为世界各国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有着清晰认知和周密规划,绝非“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谋定后动、系统推进。

从内在逻辑的阐释到发展机遇的梳理,从信心的筑牢到共识的凝聚,“钟才文”的四篇评论共同构成了理解中国经济的一把钥匙。这四篇评论不仅阐释了指引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具体指出了中国经济的机遇所在,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综合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这不仅为新时代以来的巨大发展成就所证明,也由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内在逻辑所决定。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心,既要正视眼下的困难,更应看到光明的前景,不计较于一时的波动,不迷茫于一时的得失,朝着既定的方向稳步前进,续写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新奇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