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中师大化学学院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备考政治时,我主要依赖的是肖秀荣的政治加强系列,包括三个部分,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理论知识与配套的1000题结合复习了一遍。掌握完政治基础后,我转为集中精力做选择题,这时风中劲草的知识点部分成了我的辅助资料。尽管它的题目全面,但缺乏特定的针对性。完成肖秀荣的1000题后,我对错误的部分进行了多次回顾。进入11月,我开始着手背诵分析题,首先是从《8套卷》开始,接着是蒋的《真题百分百》。到了12月,我全力以赴地记忆《肖老师4套卷》和《蒋老师五套卷》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做过的所有选择题,无论是来自《1000题》还是其他试卷,我都确保牢记错误的部分,并时常查阅《风中劲草》以巩固。每天坚持一套题,保持答题的感觉,同时为英语和专业课留出更多时间。考前一周,我全力冲刺,背诵四套卷的大题预测。我的政治成绩不算高,只能提供这些经验供参考。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也是许多人头痛的一门课,特别是文科生跨考数学的,要早准备,我是去年12月开始准备的,也是放在上半年完成一遍课本外加一遍全书,下半年重点按时间做真题!上半年你要做的是课本,课后的习题不必都做,但每种类型你得会啊!李永乐的全书也是公认的好资料,上半年你要完成一遍,还有在后期一些定理公式你忘记的话要及时回顾课本,这是上半年你要完成的任务。下半年你要完成重点按时间做真题!数学在早上考你就在早上做真题,每天一套,一开始可能受挫严重,把不会的及时找到原因,实在不会我是找老师解决,以后会慢慢好点!数学2005-2019你做完了两到三遍,你可以吧1992-2004数学真题做做看看,这针对有余力的同学,没有余力的还是老老实实吧2005-2021真题做好,课本定理公式记好啊!
考研英语方面:
我学习英语的方法比较愚笨,真正开始复习英语是去年暑假,买了本郭崇兴的单词书,具体名字不记得了,就知道是按在考研中出现的频率编排的,例句也都是真题中的原句,我感觉很好。我每天花整个半天在英语上,一直坚持到考研前一天。当时把上面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全部用A4的纸超了一遍,每个词后面也抄了个例句。不停的滚动式复习,每天2小时左右,大概到了10月,背了有5遍左右了,然后就放慢了背单词的步伐,但是每天还是看,就是不看那么多。剩下的1个多小时,就做真题的阅读,不是分开做,是每次一口气作完一年的四篇,然后慢慢分析。大概到了10月,全部都做完了。然后开始第二轮,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我把每年的都阅读都逐句逐句的翻译,写再本子上,然后把自己的翻译跟张剑黄皮书的翻译对比,其实这样很好,既锻炼了翻译,又能细细的琢磨每个句子,不放过一个盲点。同时也分析后面的选项,我把整个十年考研题目的每个选项按照主旨题,观点题,细节题,……分类,抄在本子上,带上自己的理解和总结,以探究每种题型的规律。英语阅读一定要好好总结,里面有很多规律,某种程度上说,阅读更考的是一种技巧。这样分析阅读的速度是每2天弄完一篇阅读。这样弄完大概也就12月了,开始准备作文了,我采取的回译,先把原文翻译成中文,再把自己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和原文对比,发现那个差距大的啊,然后更是深切的感悟到文中的好词好句是多么的好。我把自己觉得好的句子都背下来。大概到了12月中旬时候我把学习英语的时间放到了下午,和考研时间一致。语言到最后是靠语感的,所以最后一个月我每天都读,读阅读读作文,每天读1个多小时。同时也经常练习作文,张剑正版的模拟题里面有赠送的仿真题的答题卡,我把复印了十几份,每隔一天写一篇作文,格式怎么布置,大概写多少行,等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其实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是可以用模版的,万变不离其宗。到最后15天,我开始做张剑模拟题,分数不重要,关键是安排时间,找感觉。要强调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把新题型和完型翻译弃之不管,我都顺带着看,总结,但没像阅读那样画那么多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无机化学,作为化学的基础学科,涵盖的内容广泛深入,包括元素周期律、晶体结构、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等核心知识点。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至关重要,掌握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能帮助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要深入理解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特性,这是解析许多化学现象的基础。
在晶体结构部分,理解晶格类型和布拉伐格子,以及晶胞参数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配位化学中的配合物理论,如价键理论、场论等,需扎实掌握,因这部分在考试中常常出现复杂计算题目。
对氧化还原反应,熟悉氧化态的确定,掌握电子转移过程,理解氧化数规则,以及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些都是备考的重要内容。还要注意的是,无机化学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知识,虽然看似离散,但它们为理解和解释化学反应的方向性和速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优于记忆”是最关键的原则。尽量凭实例来深化理解,比如凭实际的化学实验,或者查阅相关的科研论文,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定期复习并做习题,以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建立一个错题集,对常犯错误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及时纠正。
无机化学的理论性强,逻辑性强,建议大家在学习时,尝试自己构建知识框架,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记忆。多与同学讨论,互相提问,提升思考深度,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