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风景:额尔古纳文旅产业从“季节限定”到“四季常青”的深度探索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10月09日 10:36:20

这里曾是史书页边的游牧之地,如今正进行一场文旅产业的深刻变革。

额尔古纳,是呼伦贝尔的一张亮丽名片。这个位于祖国北疆的县级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草原广袤如毯,林海郁郁葱葱,85条河流纵横交错,然而,当地政府早已意识到,仅靠“颜值”难以支撑长远发展。

游客在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 澎湃新闻记者 苏荷 摄

“我们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变,从依赖自然资源到文化IP打造,这是额尔古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额尔古纳市文旅体局副局长包金亮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文化IP:从“唯一”到“特色”的转化路径

在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63岁的孙运梅经营的“丽丽娅之家”飘出浓郁奶香。她系着围裙,将现烤列巴端出烤炉。这位蓝眼睛的俄罗斯族妇女,用地道的东北话说道:“出门在外,我常被当成外国人,但我总会认真地告诉对方:我是中国的俄罗斯族妇女。”

在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孙运梅将刚出炉的奶酪包端出列巴房。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孙运梅的奶酪包既保留了俄罗斯族传统工艺,又融入本地牧场奶酪,成为游客必点的美食。去年,她接待了超过四千名游客,“最远的客人从海南特意赶来”。

恩和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文化标签转化为旅游吸引力。随处可见的300座俄式百年木刻楞、民俗街和民宿,让游客瞬间沉浸于异域风情。但额尔古纳没有止步于表象,而是不断为这一IP注入新内涵。

“油画小镇成为恩和的新标签。”包金亮介绍,今年6月新建的油画写生驿站,短短三个多月已接待约1000人次的师生团队。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传媒大学等机构的艺术家和学生在此采风创作。

正在创作的学生。 澎湃新闻记者 苏荷 摄

“巴斯克节”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也成为文化IP打造的重要载体。每年4月中下旬,这一节日吸引大量游客参与,而当地始终坚持“文化保护排在旅游开发之前”的原则。

“只有让原始居民感受到切实利益,他们才会主动保留传统文化。”包金亮强调,鼓励居民开展增收活动,但绝不出售核心文化资源。

在“草原在这里”景区,除了世界最大蒙古包等硬件设施,景区还通过《右岸传说》马术表演,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毗邻黑山头口岸的地理优势也被充分利用,边境风情体验成为吸引珠三角等远端市场的卖点。

极具个人色彩的黄老头博物馆,则展现了额尔古纳文旅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这家私人博物馆由退休记者黄焱红创办,被称为“中国第一家收藏缘分的博物馆”。杭州游客韩珊珊表示:“黄老师的故事缓解了我的焦虑,我对我向往的人生可能会更坚定。”

包金亮认为,这类小众景点填补了恩和民族乡微观视角的空白,让当地文旅布局更加丰富。

全域旅游:从季节限定到四季常青的系统工程

额尔古纳市拥有11个A级景区,如何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线路设计上,每个季节都会推出吸引人的线路。”包金亮介绍,通过客源地推荐会和旅行社渠道进行推广,同时提升智慧导览、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

“四季均衡发展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额尔古纳从前年开始统筹秋冬季旅游,打造中俄界河冰钓等特色活动。今年将举办第三届界河冰钓比赛,俄方选手也会参与。

专属冬季IP“雪圆圆”成为打卡热点,雪原骑马等项目也配备专业课程培训。针对本地游客,额尔古纳还推出错峰优惠——呼伦贝尔人凭身份证可免门票游览,以此延伸旅游链条。

新型旅游业态在这里找到肥沃土壤。

马术旅拍、无人机拍摄、民族服饰打卡等项目日益丰富。平均气温18度的宜人气候和高达70%多的森林覆盖率,为康养产业提供独特优势。自兴森林康养度假区和莫尔道嘎白鹿岛康养基地应运而生。前者是由林场职工民房改造而成的高端民宿,后者提供森林骑行等体验,共同构建起心灵度假目的地。

生态底色:从资源依赖到绿色发展的理念升级

额尔古纳始终将生态保护置于发展核心位置。拥有209万公顷林地、36.68万公顷草场,坐拥“亚洲第一湿地”、85条流域面积超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674.89公里中俄边境线勾勒出独特的界河风光,这座城市深知其四季皆景的生态价值。

九月是候鸟迁徙季节,额尔古纳多部门开启“护鸟模式”。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边防部队依托“林长+边防长”协作机制,开展联合巡查,为迁徙候鸟搭建安全“歇脚点”。

依托国有农场打造奥洛契庄园等田园综合体,借力百万亩春油菜种植规模,塑造“油菜之乡”文旅IP,农旅融合模式不断创新。

在全国率先建成旗县级林草湿地碳库计量模型与监测体系,额尔古纳正在积极探索碳汇价值实现新路径。这些努力已转化为实际成果——成功获评“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全国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等国家级称号。

未来规划:六大方向推动产业再升级

近年来,当地陆续出台《额尔古纳市“环境大整治、服务大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方案》、《额尔古纳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聚焦城市形象塑造、产业融合发展、市场服务能力增强、业态产品丰富、文化服务供给优化等完善八大关键领域,系统性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制定民宿等级评定、骑马旅游产品管理暂行办法,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率先成立内蒙古自治区首家旅游投诉先行赔付试点,同时通过专题培训持续为行业“充电”,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尽管取得一定成效,额尔古纳仍面临文旅融合深度不足、产业链延伸有限等挑战。包金亮表示,将以成功入选“首批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名县”为契机,从六大方向发力:

强化品牌传播,打造“额尔古纳河右岸”区域公用品牌;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生态;深化产业融合,构建全链条体系;激活冬季经济,打造四季旅游格局;拓展跨境合作,构建开放旅游圈;坚守安全底线,保障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加快黑山头、室韦口岸道桥建设,争取放开8座以下旅游车辆通关,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创建。”包金亮透露。

夜幕降临,恩和乡的油画写生驿站依然亮着灯。高程宇站长整理着画材,为明天的写生团队做准备。窗外,百年木刻楞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见证着这片土地从自然风光到文化深处的“深一度”探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