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十一档”,少卖了2.78亿元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10月09日 17:51:17

今年十一档,比去年更 " 凉 "。

8 天长假仅斩获 18.27 亿票房,不仅较去年 7 天假期的 21.05 亿元少卖 2.78 亿元,更直接回落到十年前的票房水平。

爆款没 " 爆 "、黑马未 " 突围 ",这样的结局,从档期供给端的疲软态势来看,似乎早已注定。但凉意中仍有确定性——十一档主旋律题材红利从未消失。未来的优化方向,正在多元探索与质量提升中明晰。

票价降、观众走

此前,暑期档 119 亿元票房 " 稳中有升 ",叠加十一档影片题材看似丰富、不乏 " 大片 " 的表象,曾让市场对这一传统黄金档期抱有期待。

但最终,十一档总票房仅停留在 18.27 亿元(截止至 10 月 8 日 20:00),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 13.2%,直接回落到 2015 年的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十一档平均票价低至 36.6 元,较去年的 40.3 元下降 3.7 元,进一步降低观影门槛。

即便如此,票房仍未回暖,观影人数同步下滑:今年国庆 8 天仅吸引 0.50 亿人次,较去年 7 天的 0.52 亿人次减少 223 万,档期吸引力显著疲软。

深究核心原因,供给端看似 " 多点开花 ",实则陷入 " 无爆款带动,腰部影片乏力 " 的困境。

作为《志愿军》系列的收官之作,《志愿军:浴血和平》本被寄予厚望,但档期票房 4.5 亿元,与去年十一档《志愿军:存亡之战》的票房相比,近乎腰斩。

另一部大 IP《刺杀小说家 2》,虽说前作 10 亿元票房,档期票房却不足 3 亿元,既未延续前作热度,也未能成为档期的票房引爆点。

更具代表性的是,在新片集体乏力的情况下,档期票房排名第二的作品,竟是已上映 20 多天的《731》,其在十一档内仍收获 3.4 亿元票房,这一现象更凸显出新片竞争力的不足。今年十一档同样不乏 " 小而美 " 的作品:豆瓣 7.5 分的《震耳欲聋》、7.4 分的《毕正明的证明》、7.2 分的《三国的星空》,均收获较高口碑。

口碑未转化为票房动能:仅《震耳欲聋》斩获 1.74 亿元档期票房,其余两部未形成广泛号召力,档期票房不足 1 亿元。

谁吃饱、谁跌倒?

十一档作为第四大传统档期,对影视公司业绩至关重要。今年十一档,电影公司们谁吃饱、谁跌倒、谁陪跑?

中国电影(600977.SH)的形势不容乐观。作为十一档参与影片数量最多的 A 股公司之一,它先后参与了《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 2》《震耳欲聋》《浪浪人生》等多部影片的出品。主控片《志愿军:浴血和平》,预测内地总票房 6.02 亿元,片方分账约 2.2 亿元,预计很难盈利。

不过,得益于暑期档凭借《南京照相馆》打了一场翻身仗,中国电影仍能通过前期收益进行一定的风险对冲。

近几年接连亏损的博纳影业(001330.SZ)则缺乏这样的缓冲空间。此前受《蛟龙行动》票房不及预期影响,博纳影业 2025 年上半年已亏损 10.56 亿元;今年十一档,其仅参投《志愿军:浴血和平》,短期内难以摆脱亏损困境。

《刺杀小说家 2》的主控方为华策影视和猫眼,影片预测总票房 4.13 亿,若网传 3 亿元的投资成本属实,亏损不可避免。

其他影片的主控方同样面临收益困境:《浪浪人生》由上海亭东影业和猫眼影业主控,预测内地总票房 3.28 亿,如若投资真有 2 亿元,很大概率赔本。

曾在春节档风光无限的光线传媒,是《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的第二大出品方,该片预测内地总票房仅 0.96 亿,存在赔本可能。

在多数影企陷十一档盈利困局时,联瑞影业的 " 小成本投入 + 生老病死现实题材 " 打法依旧奏效:其主控的《震耳欲聋》预测内地总票房达 2.27 亿,有望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影企盈利困境背后,部分大 IP、名导参与的项目,上游项目方会通过溢价方式提前转移风险,锁定自身利益。这种操作也进一步压缩了后续参与方的实际收益空间。

市场不容 " 偷懒式创作 "

当十一档主旋律作品吸引力渐弱,创作者与观众不禁追问:主旋律与十一档是否还天然适配?

答案清晰——题材红利从未消退,只是 " 偷懒式创作 " 的时代已然落幕。

回望十一档,早期《夏洛特烦恼》等轻松喜剧是 " 票房宠儿 ";2016 年《湄公河行动》引爆市场后,主旋律开启 " 票房神话 ",成为十一档的常客与 " 票房灵药 "。

随着主旋律影片扎堆涌现,套路化创作逐渐显形:部分作品陷入 " 宏大叙事堆砌、人物形象扁平 " 的困境,生硬的情感输出引发观众 " 致敬疲劳 "。

《志愿军:浴血和平》的票房失利便是明证。其 " 标准化角色处理、拼接式故事架构 " 的 " 预制菜式创作 ",与当下 " 内容驱动 " 的市场规则严重脱节,最终票房失利。

近两年十一档 " 换打法 " 的趋势愈发明显:2024 年十一档仅 1 部标准主旋律影片,其余均为多元商业类型片;2025 年《刺杀小说家 2》《浪浪人生》等作品进一步丰富题材,弱化单一主旋律依赖的调整。

但主旋律仍握有核心竞争力。去年与今年十一档票房冠军均属主旋律,今年十一档票房 TOP2 的《731》更是以 17.8 的场均人次位居第一,证明观众对优质主旋律仍有强烈需求。

优质作品的表现,更打破了 " 主旋律式微 " 的迷思:暑期档 " 救世之作 "《南京照相馆》跳出同质化陷阱,以历史细节的 " 稀缺性挖掘 " 打动观众,最终斩获 30 亿元票房。

主旋律在十一档的影响力从未弱化,只是创作者需沉心探索题材内核、打磨作品质感,用 " 诚意 " 代 " 套路 "、以 " 新意 " 破 " 同质化 ",方能重新激活十一档活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