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南:朝鲜“火星-20”,有能力击碎美韩同盟?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10月12日 01:54:39

直新闻:朝鲜劳动党建党 80 周年阅兵式上,朝鲜首次正式公开了新型洲际弹道导弹 " 火星 -20",传递出了怎样的微妙信号?东北亚的战略威慑格局是否将被改写?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朝鲜拥有洲际弹道导弹并不新鲜,但最新亮相的 " 火星 -20" 标志着朝鲜对美国本土的核威慑进入新阶段,朝鲜正在谋求从 " 有能力打到你 " 升级至 " 有能力打中你 "。

" 火星 -20" 有两大特质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是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早在 2020 年,朝鲜亮相的 " 火星 -17" 洲际弹道导弹就被认为射程在 1.5 万公里以上,足以覆盖美国本土。但 " 火星 -17" 采用的是液体燃料发动机,通常而言,液体燃料导弹存在发射前需要向弹体加注燃料,因此有准备时间长且无法机动部署等弱点。

而 " 火星 -20" 是朝鲜开发的第三款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具备隐蔽机动和快速发射能力,更难被提前预警监测,战场生存性更高。换言之,朝鲜对美国的核威胁将变得更加现实,更加难以防范。

第二是分导式多弹头技术。据朝中社报道," 火星 -20" 采用新一代碳纤维引擎,导弹发动机输出功率提高 40%,这一点被认为是意在携带更多核弹头。值得注意的是,朝鲜此前还公开了疑似多弹头结构的 " 火星 -20" 战斗部。

美韩情报部门猜测," 火星 -20" 或许是朝鲜第一款为有效投射多弹头而设计的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如果弹头在美国本土上空成功分离,朝鲜将有能力以一枚导弹同时打击美国多个城市;更重要的是,多弹头投送也将大大增强朝鲜的核突防能力,美国现有的反导拦截弹或难以拦截 " 火星 -20" 释放的所有核弹头。

正如前文所言,朝鲜对美国本土的核威慑将从 " 射程上够得到 " 进入 " 有能力打得中 ",美国基于美韩同盟对朝鲜延伸威慑的风险成本将大幅上升,甚至最终不得不承认朝鲜对美国本土的有效核威慑。

反过来,这也会让韩国社会对美国延伸威慑可信度的疑虑大大加深。如果朝鲜真的有能力对美国本土进行核打击,一旦半岛爆发冲突,美国是否还有决心坚定履行保护盟友的承诺?某种意义上,朝鲜战略武器技术的进步正让美国的延伸威慑和东北亚同盟体系出现断裂的现实焦虑。对于韩国还有日本而言,让美国在本土和盟友的安危之间进行取舍,是不现实的。

朝鲜正将美国置于两难:要么为维护盟友付出更大的军事与核政策代价,强化可视化的 " 保证 ";要么在面临本土与盟友生死取舍时,出现被动与优柔寡断的风险,从而进一步削弱威慑效果。因此 " 火星 -20" 在阅兵式上的高调亮相,不只是一种军力展示,更是一种主动出击的政治信号。" 火星 -20" 的出现在实际上加深了日韩盟国对美国安全承诺可信赖程度的质疑,将美国的延伸威慑,从理论层面逼向需要以更具体政策和更加强化的军事部署来兑现的检验台。

直新闻:在阅兵式上,金正恩与来自中俄的高层代表同台亮相。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更是在社交平台上意味深长地表示:" 朋友们在一起,敌人又要紧张了。" 对此,您有何观察,中俄朝正在向某种 " 三方同盟 " 发展吗?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的确,10 月 10 日是朝鲜自冷战以来,少有的高规格多国嘉宾同台阅兵,中国 16 年来首次由总理级领导人正式访朝。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个月前,金正恩罕见前往北京,与中俄两国领导人共同观看了九三阅兵。这一系列互动,让欧美猜测甚至是担忧,东北亚是否正在进入某种地缘政治转向,中俄朝是否正在形成某种对抗美国的 " 事实同盟 "?

在我看来,目前的中俄朝关系更类似一种松散但具有特定功能性的战略协作,三方统一于对美国主导秩序的反感。这种战略协作不需要正式签约结盟,却在政治上相互支撑。俄罗斯需要朝鲜的炮弹和人力,中国需要以朝鲜为战略支点稳住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安全格局,而朝鲜则依托中俄的支持确保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这使得中俄朝三方都有动力维持眼下微妙的伙伴关系。外界注意到,中国一方面强调对朝鲜和俄罗斯的传统友谊以及战略价值认可,另一方面又非常明确地避免触碰结盟的敏感红线。

中国的博弈空间与边界在于:既不能坐视朝鲜冒险走向战争、破坏地区稳定,也不愿看到美国借朝核问题在东北亚进一步加强同盟军事存在。可以预见,中国会在反对外部势力威胁朝鲜政权安全和防止半岛生战生乱之间寻求平衡点。一方面同朝俄适度 " 抱团 ",以共同抗美,另一方面又通过外交斡旋和经济影响力确保朝鲜 " 不闹出大乱子 ",寻找重启谈判的契机。

我们需要明确的关键点在于,当前形势下的中俄朝合作对抗美国是我们的战略姿态,绝非我们的长远战略目标。对中国而言,核心战略诉求从来不是卷入新冷战式的阵营军事对抗,而是重建对话机制、维持可控平衡,寻找安全共处的路径,在东北亚乃至更大的国家间范围构建更加稳定也更加包容的新秩序。

作者丨张思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