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初创企业2800多家,他如何带领团队“点亮”创业者梦想?

从指引道路,到牵线搭桥、化解难题……在上海黄浦区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何翀翔带领团队累计服务初创企业2800多家,扶持青年大学生、海外留学生、非遗手工艺匠人以及演艺团队等在黄浦发展,缓解创业群体资金短缺、场地匮乏、人脉断层等困境。
何翀翔是上海市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创业指导中心科长,从业20多年来,他始终以创业者需求为中心,帮助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诠释着新时代创业服务工作者的“店小二”精神。
翻开何翀翔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待办事项:对接创业团队、筹备创业沙龙……这位创业服务先锋,正以专业与热忱点亮更多创业梦想。“我们希望黄浦区不仅成为创业创新的高地,更成为创业的热土和福地。”何翀翔说。
何翀翔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黄浦创卡”缓解大学生创业压力
为更好地服务创业者,何翀翔提出“陪伴式创业服务”,构建起“政策扶持+资源对接+成长培育”的服务体系。
校园是创业梦想的摇篮,但许多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却面临着缺乏资源、经验和资金的难题。面对大学生创业“起步难”的痛点,何翀翔推进“黄浦创卡”,为青年大学生提供零成本办公空间、专业指导与培训、全方位资源对接以及孵化落地与政策支持。这背后的孵化支持包“价值千金”,包括6个月黄金地段免费工位、4万元孵化补贴、50多家合作机构资源库……它们缓解了青年大学生的创业压力,让大学生能够更专注于项目的研发和市场拓展。
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生杨上又便是何翀翔助力的大学生创业者之一。毕业走出象牙塔后,这位“95”后姑娘满怀热忱投身创业,然而初创时期,她便遭遇了资金短缺、场地匮乏、人脉断层的困境。在参加“燃创黄浦”创业创新大赛后,杨上又获得了“黄浦创卡”。这张卡不仅为她提供了市中心黄金地段的免费办公位,还通过资源对接,帮她结识了行业资源和创业伙伴。在众多资源的扶持下,杨上又的“上场戏剧”项目迅速崛起,不但组建了十余人的初始团队,还拥有了自己的演出剧场,她也成为黄浦区的创业新星。
杨上又的创业故事并非个例。截至目前,黄浦区通过“黄浦创卡”项目,已成功发放82张卡片,为创业团队节省了约34万元的租金费用,并成功孵化了19个创业项目,这些项目已在黄浦区注册落地。
何翀翔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拓展国际化创业会客厅
何翀翔深谙,在全球化浪潮中,海外留学生已然成为创业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为此,他还推动“黄浦创卡”走向国际化,吸引海外留学生来黄浦创业;并通过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助力小微企业有效拓展品牌影响力。
雷蒙德・兰森是一位来自非洲的留学生,他与上海大学的同学陆桑颖和桑德拉・坎皮拉共同创立了“旅境智能”项目。这一项目聚焦中非市场潜力,旨在搭建一个精准对接中小企业贸易需求的平台。在何翀翔的推动下,该项目获得了“黄浦创卡”的支持,并得到全程跟踪服务。创业指导专家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政策解读和资源对接,还帮助他们在黄浦区成功注册公司。如今,“旅境智能”已然成为连接中非市场的坚实桥梁,展现了技术赋能与文化融合的力量。
黄浦区不仅吸引海外留学生创业,还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学生在沪创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为他们提供创业支持和指导。
木海麦提・艾麦提来自新疆,现就读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求学期间,他萌发了将家乡非遗与现代潮流结合的创业想法。在何翀翔的支持下,木海麦提凭借“黄浦创卡”政策,成功在黄浦区核心商圈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零成本孵化,获得外滩德必WE的免费工位。他创立的非遗潮流服饰品牌“SUMM21”在获得政策扶持和资源对接后,还通过公益项目向孤独症儿童赠送服饰,将社会责任实践融合在创业过程中。
木海麦提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来到黄浦之前,他的品牌每个月只能做到几千元的利润,有时甚至1000元都不到,而拿到“黄浦创卡”之后,品牌每个月能做到2万-3万元的利润,并且每个月还在增长。“除了免费工位外,黄浦区还为我们提供了直播间。我的品牌也经常参与黄浦区的集市活动,在南京路的线下活动中亮相。”他说。
何翀翔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建立覆盖创业全周期的服务链条
“他既是科长也是同事,既是朋友也是战友。”同事马福强与何翀翔已在人社条线共同工作20年,他这样形容何翀翔。
“我们一共服务了几百家企业,组织了上百场创业活动。”马福强说,工作中,何翀翔始终心系创业者和初创企业,“因为这些人最需要我们的帮助。”此外,何翀翔始终在完善创业服务的模式和链条。“他改变了以往创业服务只做咨询的被动模式,构建了主动服务、专业孵化和传承、全程陪跑的立体体系。”马福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为更全面地支持创业者,在何翀翔的带领下,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创业指导中心扩大创业服务半径,将其覆盖至园区、社区、校区、商区。同时,服务对象也覆盖大学生、社区青年、小店店主、归国留学生等各类创业群体,创业服务内容由碎片化向系统化提升。
其中,创业者李嫱的非遗盘扣项目,在豫园商城的市集踏出了第一步。面对企业初期资金短缺、市场资源较少、员工招聘难的压力,何翀翔为李嫱做了全方位的创业指导,从商业计划书开始,带李嫱渡过了融资贷款、开拓市场等难关,并推荐她参加区里、街道(受社区)的创业市集活动,为她争取了不少合作客户,促进了公司的发展,也助力她用传统盘扣技艺传递中华文化。
在何翀翔的带领下,黄浦区创业指导部门打造协同企服队伍,向初创期企业提供“黄浦创卡”孵化包,为成长期企业定制“资源对接会”,给成熟期企业配置“发展加速器”,建立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条。具体服务中,包括“创业项目进社区”,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助力创业项目提升知名度,让社区成为天然孵化器。“创业陪跑计划”,为创业项目提供培育孵化、资源对接以及创业交流的平台,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搭建桥梁。“共创合伙人,创业新乐元”,在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等地举办文创市集,汇聚非遗技艺、数字文创、科技创新等多领域创业项目,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也成为创业者展示项目的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