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邮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我高中是文科生,所以政治上有一定基础,所以从9月底才开始复习。政治主要包括五部分,马原、毛概、近代史、思修、形势政策。书买了大纲、风中劲草、1000题、考点预测、8套卷、4套卷、肖秀荣形势政策、(米鹏三套卷、20天20题、任汝芬4套卷),大纲看了两遍,基本看了一个月。后期换了风中劲草。风中劲草全书读了3遍,最后看了自己画的重点1遍,一直看到考试前。然后这其中,穿插着做了2遍1000题。就我个人的经验,这种应付选择的题目,一定要多重复。细细的看,重复的次数少,我觉得效果不好,毕竟挺枯燥的东西,到头来可能没留下多少印象,我看书的时候就强迫自己拿着笔画考点,很提神。然后1000题,我的处理方式是先把正确答案抄上去,只看正确的选项,然后看答案解析,看错误的选项哪里错的。政治这个科目,永远看对的东西,不看错的东西,这样你在考试的时候潜意识里对的东西就多,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形势政策最后一个月看肖秀荣的热点时事就好了。政治我的观点是选择非常关键,如果你选择做的好,能拿到40分,大题拿个平均分,就妥妥上70分了。选择多看风中劲草很有用,尤其要关注时事与毛概的结合。大题拿到30分应该比较容易,毕竟有押题四套卷,就算是没见过,自己用政治素养也应该能编出一些。今年主观题基本全是四套卷上的,所以4套卷一定要好好背,最后我留了15天,4套卷和米鹏的押题背了3遍,如果要背多个押题的时候,还是要把肖秀荣的4套卷放在第一优先级上。另外字一定要好好写,学习累了可以练练字,我感觉我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了。然后考试的时候写快一点,能多写多写,说不定,你多写的一句就有一分,说不定就这一分就能改变考研的结果呢。当然靠谱的优先写,也要注意考试时间的把握。
考研数学方面:
我准备的资料是:课本,《复习全书(数学三)》(还有赠送的配套基础题)、《历年真题解析》、张宇的考前八套预测和张宇的考前冲刺四套题。错题本和笔记本各一个。我个人比较推荐的书是高数用汤家凤或者张宇,线代李永乐,概率论王式安,这几本书做透,打好基础,然后10月份开始做真题,刚开始做可能很多知识点都忘记了,但是这正是第一轮的查漏补缺,一定要做好错题的整理。可以买两个老师出的真题,做两遍,而且每个老师给的解题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可以拓展一下思路。11月中开始的模拟题推荐李永乐的6+2和高教版的五套题。到12月份的时候,会有合工大的试卷出来,有时间一定要做,基本上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考研英语方面:
汉语:我自认为英语基础良好,但我的学习策略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对于写作部分,我购买了词汇书《红宝书》以及某品牌的阅读理解练习册(200或200篇)。我还使用了张剑编著的《黄皮书》,涵盖了阅读基础到提升的篇章,以及他的新题型和翻译专题训练。此外,我还练习了张剑的100篇作文,并深入研究历年真题。我认为自己的英语备考策略颇为有效。
在作文方面,我收集了一些作文素材,并参考了朱伟老师的书籍,针对各种主题进行了分类,如辩论类、贡献类、环保类等。我挑选那些可以从多个角度运用的例子,以减少记忆负担,一个例子甚至可以在不同类型的作文中复用。对于大作文,建议原创,避免依赖模板,不过可以借用一些框架结构。遗憾的是,尽管我购买了朱伟老师考前的作文小册子,但由于时间问题,未能充分研读,小作文的准备也不够充分。
首要任务是练字,尤其是手写印刷体,因为它对作文分数影响极大,而此时还来得及,若等到开始学习作文时才着手练习,那就太晚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通信原理”是一门基础且核心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的模型、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后续的专业学习至关重要。
1. 信号与系统:这是通信原理的基础,需深入理解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性质,熟悉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分析工具,这对解析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过程至关重要。
2. 调制解调技术:AM、FM、PM、QAM等基本调制方式的理解和计算是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了解各种调制方式的优缺点,能帮助在实际问题中做出选。
3. 信道编码:这部分涉及到错误检测和纠正,如CRC码、汉明码等,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进行简单的编码和解码操作是必要的。
4. 通信系统模型:从信息源到接收端,每个环节的功能和相互关系都需清晰理解。这不仅包括模拟通信系统,也包括数字通信系统。
5. 实验与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实践,凭仿真实验,更直观地理解通信过程,这也是我备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
1. 理论与实例结合:对复杂的概念,我会找一些实际的通信例子来帮助理解。
2. 制定计划:每天设定一定的学习目标,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覆盖到。
3. 做题与复习:大量的习题练习帮助巩固知识,定期回顾也是必不可少的。
4. 学会提问: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积极寻求解答,无论是向老师教,还是查阅资料,都我收获颇丰。
5. 理解优于记忆:尽量去理解原理,不仅仅是机械的记忆公式。